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高职院校智慧党建平台(数字化助力党建智慧化)
高职院校党员以青年师生为主,其思想认知深受数字文化生态影响,各类网络平台已成为党员重要活动场域之一。面对这一趋势,积极构建“互联网 党建”的智慧党建平台,将数字技术优势与党建政治优势充分结合,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引领高职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各高职院校党建发展的必要路径。
立足实际,制定智慧党建发展规划。在构建智慧党建平台之前,高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目前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后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目标,再配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确保智慧党建平台规划符合学校实际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构建智慧党建平台时也要注重有序性和渐进性,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分阶段、分步骤地建设与完善。比如,平台初期建设应从基础功能入手,如党员信息管理、党组织党建生活记录等;中期则要拓展到党员学习、党建活动设计、党建考核评价等功能方面;后期则要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党建大数据分析、党建工作智慧决策等高级功能。深入结合党建需求,高职院校智慧党建平台建设需重点实现三方面的功能创新:其一是党务管理智能化,例如平台可在会议进行时实时记录对话,自动生成简洁明了的会议纪要,还可发布党费缴纳提醒,确保党费缴纳及时和管理规范;其二是党建教育模式的场景化,比如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开设“微党课直播”,提升党课吸引力和教育效果,或者设计“党史知识大闯关”等互动模块,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其三是党建考核评价科学化,比如高职院校党委应定期使用数据画像量化各党员党建参与度、贡献度,从而建立动态考核体系,激发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资源支撑,助力智慧党建功能开发。高职院校在构建智慧党建平台过程中,应持续加大对党建数字化资源的统筹与研发,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供给智慧党建平台开发,确保党建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方面,高职院校需组建由党建部门、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教师党员组成的调研团队,开展全方位调研工作,结合院校育人特征精准定位党建资源需求。调研团队需要深入院校各级基层党组织,与教务工作者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等群体进行对话,了解他们在实际党建工作中对党建资源的具体要求,以此为智慧党建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方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依托数字化技术人才,加快推进党建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比如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前期,学校可以使用纸质文档、图片等多元形式将丰富多样的党建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便于后续管理和使用。之后学校则可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党建资源数据库,并且根据不同资源主题,如党的理论体系、党史学习教育、党建实务操作、党员风貌等进行分类建设,使资源库具有高度条理性,让党员应用更便利。此外,应注重党建资源的更新和维护,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智慧党建平台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宣传培训,提升智慧党建应用效率。高职院校应发挥智慧党建平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要积极宣传智慧党建平台优势,引导各党员和广大师生群体合理使用平台,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广泛覆盖优势,在校园网首页设置醒目的宣传横幅或者专栏,介绍智慧党建平台的功能和优势,让师生在浏览校园网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平台的存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着重对党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智慧党建平台的应用、维护等方法。比如,党史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学习在线直播、视频剪辑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数字技能,从而制作出更生动、有吸引力的党建教育资源;党组织管理人员则需要学习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组织管理和数据分析,确保组织活动顺利开展,并辅助党建工作决策和优化组织管理流程。高职院校党委也要积极收集各类数字技术学习和应用资源并发放给基层党员,激励党员提升数字化素养,不断探索智慧党建平台应用方式。
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党建平台,是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党建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建设功能齐备、资源丰富的智慧党建平台,高职院校将有效实现党建工作与数字网络空间的对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未来,高职院校应积极布局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拓宽党建数字化场景,从而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效能。
(作者系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