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亮点汇丨招远:党建引领“四网协同”托举城市幸福生活
2022年,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启动“红星耀齐鲁”大型融媒报道活动,推出齐鲁党员星力量、基层党建亮点汇、第一书记风采录、高校党建品牌展四个单元板块。其中,“基层党建亮点汇”主要面向基层党组织(重点为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征集展示党建领航的优秀做法、亮点经验(征稿邮箱dzrb1939@qq.com)。以下为本期推荐案例。
今年以来,招远市围绕打造“金品红社·幸福家园”党建品牌,以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目标,聚焦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和急需急盼服务,着力畅通“呼叫网”、优化“响应网”、筑牢“共治网”、织密“服务网”,全面构建“四网协同”的全要素治理体系,实现e网精治聚合力、满格服务暖民心。
畅通“呼叫网”,构建顺心便捷的吹哨体系
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呼叫通道,搭建接收社情民意的三维渠道,及时感应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供需。
第一条渠道,依托89000民生服务热线,把全市84个部门的210多条热线整合为一条,群众只要拨打热线电话就能反映和受理所有诉求,也可以即时咨询相关民生政策。
第二条渠道,按照“全面覆盖、应贴尽贴”的原则,在4个街道、20个城市社区,近1500栋居民楼,全面张贴了“有呼必应一码通”标识牌,将以前的居民跑社区、社区找街道层层反映诉求,转变为“扫码点餐”,现在只要用手机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能实现问题诉求快速上报。
第三条渠道,为“招即办”民生全响应平台配套开发手机终端APP,网格员、网格助理员对日常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APP“打开—拍摄—上传”3个步骤,就能快速实现民情上报、工作落实和处理反馈。同时,进一步做优网格发现问题这一渠道,理顺网格组织架构、强化人员力量,对全市网格进行科学划分,将20个社区划分为200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00名、网格助理815名,全部下沉社区、小区一线,实现对全市20个城市社区居民的全天候保障、“零距离”服务。
三条渠道收集的诉求最终都会上传到“招即办”民生全响应平台,由市、街道、社区、网格按照职责和规定程序进行转办和处理。
优化“响应网”,构建快速精准的办理体系
建设四级平台。着眼强化快速响应、精准处置能力,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反映“街社管不着、部门不想管”的问题,完善市级牵头统筹、上下相互贯通、部门各司其职的问题解决机制。搭建“市—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工作平台,分级明确工作范围、职责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配置专门力量。市级设立指挥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0名,建立工作管理制度和任务分派流程,科学设置平台坐席、质检员、分派员等6大类岗位,工作人员24小时轮值,专门负责平台运行、管理和统一调度,在全面厘清各部门单位职责、明确响应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全市115个部门单位力量的一体统筹、协调联动。
实行闭环管理。制定“诉求受理、分解流转、反馈评价、办结归档”的闭环运转流程,全程自动留痕,办结一个、销号归档一个,推动诉求办理由粗放化向精准化转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传统化向智能化转变。开发满意度测评功能,由系统根据事件处理、办结等情况智能测算各单位的群众满意度,对各单位的满意度加权平均确定考核基数,单位满意度每低于考核基数一个百分点,责任制考核相应扣分,切实保证全响应平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高效运转。今年以来,已经受理解决群众诉求58915件,办结满意度达到98.3%。
筑牢“共治网”,构建同心一体的支撑体系
依托市、街道两级城市基层治理委员会和社区治理联席会议,搭建起市直部门与街道,以及职能站办、双管单位与社区的常态化、制度化沟通协调渠道,实现协同共治。针对基层治理缺少执法支撑的问题,开展综合执法进小区试点工作,在街道城市基层治理委员会下设综合执法工作组,由工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住建、卫健、规划工作负责人及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双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整合执法力量,健全完善综合执法工作组牵头统筹,各类执法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体系,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确保问题“反映一次”就解决。
充分发挥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小区(网格)优势,由相关执法部门组织政策法规专题培训,提升网格员发现问题精准度和劝阻调解专业性,将网格员培养成为执法巡查“辅助员”。8月1日,有群众通过“招即办”平台反映某新建小区1号楼有人搭建阳光房,怀疑是违建。接到问题反映后,属地泉山街道立即由综合执法办公室牵头处理,安排职能站办第一时间与规划部门对接,就该建筑是否为违建进行鉴定。经鉴定确为违建后,招远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泉山中队执法人员会同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现场将认定结果告知业主,并依法责令其限期拆除,从群众反映到完成拆除仅用了15天。
织密“服务网”,构建多元有力的保障体系
建立“双包帮”制度。街道全部建立班子成员包帮社区、党员干部包帮小区(楼栋)制度,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要求,与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一同走访包帮区域内群众,收集社情民意,汇总、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问题。
深化“双报到”活动。对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两新组织等服务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行“双报到”组团式、专业化服务,依托“招即办”民生全响应平台,建立固定报到、异地报到、联合报到3种模式,推动社区和报到单位党组织精准对接联系、科学设置服务载体,全市87个“双报到”单位与社区对接确定442项共驻共建服务事项,除固定报到项目外,社区遇到需市直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全响应”平台下单,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接单,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报到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全市20个社区发布任务328个,报到单位积极参与、全部接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57个。
构建“平战结合”机制。全面建立“平战结合”的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联系基层机制,坚持平时下沉基层、战时召之能战,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立足常态化,在开展联系服务工作中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立足高效化,做好应急演练,在处置重大突发任务中增强基层一线工作力量。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李欣苁
通讯员:原立波 李承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