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画卷”由党建执“笔”描绘(基层新画卷)

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社区内党员群众生活,参加党日活动的情况表图,这些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导航图”,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中,只有握紧党建引领这支“画笔”,才能绘就基层治理的精致“画卷”。

一、勾勒治理轮廓,夯实组织根基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中许多老旧小区内,老人越来越多,加之行动不便,加装电梯的工程也氤氲而生。但是也出现了因低层住户反对而无法顺利加装的问题,就此陷入僵局。社区党委经常通过组建党群的议事会,组织党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邀请法律顾问现场答疑,动员讲解员去低层调解,最终达成“一楼一策”解决方案。这启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当好区块里的“定海神针”,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让党的组织体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络。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提升基层治理难题的效率和质量。

二、渲染为民底色,激活治理末梢

智慧党建”平台在推广后,群众可以通过手机端就能完成事项办理、诉求反映。之前浏览到一则消息的数据显示,运用了这个线上平台前后对比,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很明显下降,满意度提升接近百分百这折射出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插上数字翅膀。但技术赋能不能替代情感投入,党员干部仍需保持"铁脚板"精神,在走访中感知民生温度,在蹲点中捕捉治理痛点。要在每次解决问题之后累计总结经验,归类有关联的疑难问题和遇到相关人员如何最优处理,线上线下互联追踪,争取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温暖零距离”。

三、皴擦制度纹理,构建常态机制

农指员制度的实施,在奉化村镇里就显示出很明显的优势,基层干部创新了“水蜜桃大党委”制度,通过定期议会协商,解决了种植,销售,加工制作,种植户生活等多方面问题。群众要大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诉求告诉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制度和作为下不适合的地方,加以调整和修改;党员基层干部也要主动去发现,有责任主动去承担,不能出现有事才去解决,无事放任不管。这种机制创新启示我们,要善于将治理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通过完善“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把“临时化”服务转化为“常态化”作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层治理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需要以基层党建为魂、以人民群众为本、以创新发展为装。当每名党员都成为治理图景中的生动笔触,当每个党组织都化作服务群众的温暖驿站,基层治理的“画卷”必将绽放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这不仅是治理效能的提升,更是初心使命在基层土壤中的生根延续。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