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1949—2021年)资料汇编(194)(街道办事处 社区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1949—2021年)资料汇编(194)(街道办事处 社区居委会)

2019年12月17日 25732期 第4版

加强区域统筹融合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李继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旗市区城镇面貌日新月异。随着人口流动呈现快速集聚态势,社会结构变动明显,城市基层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呼伦贝尔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始终把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不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切实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呼伦贝尔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整体谋划,树立“新”的理念。呼伦贝尔市牢牢把握打造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城镇化发展实际,制定城市基层党建《指导意见》,明确系列政策措施,树立区域统筹、领域融合的全域城市党建理念。注重分类推进,根据旗市区产业分布特点和城镇化水平,科学划分以2区5市为第一方阵,7个旗城关镇和特类镇为第二方阵、农村牧区社区为第三方阵的发展队列,因城施策、梯次推进;强化资源整合,以市、旗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区域化、网格化党组织为网络,整合驻区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深入探索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推进“小区党建”“楼宇党建”“网格化党建”,实现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向纵深延伸,各领域各行业党组织共建共融。

协调有序,做好“联”的文章。呼伦贝尔市通过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实现基层组织的有机联结,推动形成组织合力。纵向联结,市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整体推进党建与城市党建交汇融合发展;14个旗市区党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统筹谋划、协调各方、整合资源,解决突出问题;苏木乡镇街道党(工)委作为“龙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谋划辖区内各项事业发展,整建制推进辖区各类党组织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为“战斗堡垒”,整合推进驻在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居民区党建资源,真正将共建共治延伸到底、贯穿全程。横向联动,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聚合党建”工作试点,对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党建实行属地和行业管理相融合,因地制宜、因域施策,深度参与区域党建和社会治理;在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驻地国有企业与街道社区协调同步发展;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创建“双强六好”“六个好”党组织为抓手,继续开展“两个覆盖”提质增效行动,形成了共驻共建的“聚合态势”。上下联责,构建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注重“点线面”结合打造区域互联互动,明确市委、旗市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四级责任,逐级建立健全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制度;探索实施市直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行业系统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系统建设整体建设,促进互联互动常态化。

整合资源,打造“融”的格局。呼伦贝尔市以党建共建为纽带,着力构建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的障碍。组织与治理融合,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整体布局,以市属党(工)委为抓手,对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科学设置、合理调整,创建30个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有形有效覆盖,打通“神经末梢”。区域与领域融合,以党建为统领整合各类网格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在全市2742个网格全部配备了网格长、网格员,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党建工作对网格的全面铺开;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兜底作用,把新建小区、商务楼宇等城市“新成员”纳入党建责任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指导,通过整园建强、整楼推进、整线突破,织密新兴领域组织体系。党建与服务融合,依托呼伦贝尔智慧党建云平台、社区居民网格化管理电子信息平台等载体,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等三大服务体系,主动顺应城市工作多元化发展趋势,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在主城区组织开展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双结对、共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组建党员服务队、义工服务队等778支,2.5万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

固本强基,筑牢“治”的堡垒。呼伦贝尔市为提升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不断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相继出台加强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党建精品示范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统筹推进市旗街道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改扩建后总面积达到6.56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所有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服务,让普通党员群众都能进得来、用得上,综合发挥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使党群服务阵地网格化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突出加强城市基层各领域带头人队伍建设,对街道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书记进行重点培训。同时,制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社区书记人事档案,实现全覆盖。将城市基层党建各领域经费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市本级为每个社区年平均财政列支达6.45万元。在陈巴尔虎旗试行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待遇薪酬“三岗十八级”标准,城市基层党建基础性工作得到全面强化,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作者系呼伦贝尔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9年12月17日 25732期 第4版

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王肇晟

近年来,临河区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来抓,通过“四个注重”举措,提高了城市基层党组织引领改革创新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努力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凝心聚力。

注重多方联动: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临河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织密城市基层党建网。围绕“1 N”区域化党建,推行“四联四化”“233”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内226个市、区机关事业单位,深入开展“结对互助、统筹共建”活动,组建了“医养结合、教育成长、社区平安、宜居服务、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六大行业联盟,先后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20余支、600多人,党员义工服务队50余支、1800多人,开展就业服务、科普宣传、医疗保健、文艺演出等活动580余场次,服务群众2.4万人次,有效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工作互联互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注重品牌创新:丰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内涵。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将“品牌理念”植入党建工作全过程,创新载体,培育特色,形成“品牌引领党建、党建服务发展”的工作格局。临河区按照“一街一品、一区一品”思路,涌现出以“居民说事”“夕阳红”“社区党校”“医养结合居家养老”“4 X”社区治理模式、“党员积分制”管理等为代表的特色党建载体,打造出一批叫得响的党建精品,构建了“街街有精品、区区有品牌”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注重基础保障: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坚强堡垒。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离不开高效的支撑保障。临河区不断加大城市社区党建经费投入力度,把社区聘用人员报酬、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生活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多元投入、社会赞助为辅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落实好社区聘用人员待遇保障,将社区聘用人员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落实社区聘用人员报酬,建立社区聘用人员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有效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探索建立持有“社工证”社区工作者的激励保障制度。落实好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保障,在保障每个社区每年办公经费不少于9万元的基础上,每个街道下拨10万元党建专项经费,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经费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增长。

注重体制改革: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临河区探索创新城市基层党建管理体制,依托街区、片区、居民区、楼宇等,合理设置党建网格,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广“互联网 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成立了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信息体系,做到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1.4万件,特别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街道社区牢牢把握离群众最近、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主题教育的特点,坚持开门搞教育,充分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共开展了23次征集意见活动,收到居民意见建议274条,完成整改问题85个,切实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作者系巴彦淖尔市委常委、临河区委书记)

2019年12月19日 25734期 第2版

全区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 工作推进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杨伟东讲话

本报12月18日讯 (记者 及庆玲)12月18日上午,全区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和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自治区机构改革协调小组组长杨伟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通过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推动基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谋划,积极稳健推进,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

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盟市、旗县(市、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及各部门负责同志,苏木乡镇和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2019年12月19日 25734期 第7版

奈曼旗:“居民点单、部门领办”服务群众零距离

本报通辽12月18日电 (见习记者 薛一群)一大早,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富康社区居民王瑞芬手握大扫帚清扫门前的青石路。

“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以前巷子里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是土和泥,特别不好走。现在政府把路修好了,我们住着特别舒心,当然也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王瑞芬笑呵呵地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奈曼旗聚焦群众实际需求,结合通辽市“一号通办、街镇(苏木)统办”工作,创新开展了“居民点单、部门领办”解决社区居民实际困难行动。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党员、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等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组织包联领导干部、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入户交流等形式,收集、梳理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道路交通、宜居环境、办事服务及市容市貌等6类17项问题。其中,“点单量”最高的就是老旧小区、平房区的巷道修整问题。

“366条、5万多延长米居民区路巷修整工作,工程量巨大。”大沁他拉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晓峰介绍,“在旗委组织部出台的‘六联六建’机制推动下,旗直部门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160多家共驻共建单位积极主动包联了路巷修整等‘居民点单’问题,目前路巷修整已完成194条,需安装的230盏路灯灯杆定位和基础工作已完成,正在等待安装。”

路巷修整让“晴天一身灰,雨雪天一脚泥”的日子成为过去,危房户、大病重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同样是“居民点单、部门领办”行动关注的重点。

在阳光社区5号居民楼,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台洒向室内,王国清一家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王国清感慨地说:“前几年,我老伴儿查出了颈椎骨髓瘤,为了治病把家里的房子卖了,租住在半封闭的平房,没阳光、透气差,租金一年要5000多元。今年8月,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一家搬进了新楼房,水、电、暖、天然气一应俱全,居住环境和过去相比是天差地别,租金只要1400元,我现在感觉非常温暖、非常幸福。”

截至目前,17户危房户申请的公租房已经办理入住手续工作,72户因病致贫家庭已列入帮扶日程。此外,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厕所等工程已初见成效。

居民“点单”反映情况、街道“接单”下发任务、各部门通力合作“上菜”处理问题,“居民点单、部门领办”打通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12月19日 25734期 第8版

让党旗在北疆草原高高飘扬

——锡林郭勒盟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茫茫大草原,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中心户就是一个辐射点;漫漫边境线,一顶蒙古包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位哨兵。”——这是一位新华社记者对内蒙古基层党建工作成果的描述。而这段描述中的“党员中心户”就诞生在广袤的锡林郭勒草原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该盟把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

党建引领,治理共建: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北疆先锋”工程为统领,以融合党建为切入点,在激发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力、强化党组织融合共建、深化社区班子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全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融合是新时代城市党建的主题。在改革和发展大潮中,锡林郭勒盟认真落实融合党建工作理念,积极开展以“组织融建、党员融管、活动融合、服务融享,强化党建引领”为主要内容的“四融一强”融合党建,引导各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共享各类服务资源。目前,全盟共建立各类党建联合体259个,其中,7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大党工委,16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联合党委,850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领导干部兼任街道社区联合党委委员,166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融入社区。

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共建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不够,一直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注重在深化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方面下功夫,开展了千个驻区(包联)单位党组织、万名在职党员到镇(街道)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积分”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轴心”作用,与包联单位党组织组建联合党委,建立双向清单、双向反馈、双向服务等机制,通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旗县市(区)联系社区党员领导任联合党委书记、驻区单位党组织(党组)书记任“轮值书记”、设立党员服务“积分榜”等形式,推动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主动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和谐家园。目前,全盟1553个驻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1655项,1.9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8663余次。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在社区换届中,锡林郭勒盟将配班子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四先四后”(先整顿后换届、先审计后换届、先考察后换届、先研判后换届)和“四个全面”(全面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全面建立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全面组建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要求,共选举产生社区“两委”成员1222人,平均年龄41岁,“一肩挑”比例达到51.9%,一批“能人”进入“头雁”队伍。把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旗县市(区)干部队伍培训总体规划,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通过事业单位考录、退伍士兵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建强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暖心党建”是自治区深入推进“北疆先锋”工程创建的示范品牌之一。自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利用3年的时间,持续开展“三化型”社区创建,不断提升标准化社区水平,扩大规范化社区数量,以精品引领规范,推动社区提档升级,命名暖心精品社区34个。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加强“两长五员”队伍建设,推行“三级组织四级负责”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做实做细精细服务上下功夫,形成了一批“十进社区”、七彩服务、“微服务”等贴近居民实际的社区特色管理服务品牌。比如,锡林浩特市的“楼门文化”,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的“国门党建”,乌拉盖、东乌旗的“智慧党建”等等,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面对新兴领域党建,锡林郭勒盟注重在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针对行业系统党建管不了、抓不起的实际,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抓好行业系统党建的工作职责。结合机构改革,健全完善国企、非公及“小个专”企业党建办职责,逐个制定工作意见,明确任务清单,解决好城市基层党建“自转”与“公转”问题。将小微企业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社区党建统筹管理,通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联合党委兼职委员等形式,织密建强新兴领域组织体系,有效发挥社区兜底管理作用。目前,全盟“双强六好”“六个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分别达到29.17%和22.79%。锡林郭勒盟宏源集团党支部、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被命名为全区“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阿巴嘎旗哈乐穆吉老年协会党支部被命名为全区“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

党群服务中心,是新时期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是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标准,严格按照“五个三”的模式功能要求和三年实现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全提升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盟162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了自治区300平方米的要求,达标率100%,有力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同时,坚持“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各地结合实际配备“为老服务中心”“邻里调解室”“信访代理室”“四点半课堂”“农牧民转移进城服务室”等特色功能室,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精细化水平。截至目前,全盟共建设镇(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23个。

夯基础、抓载体、促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深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规范化建设,夯基础、抓载体、促提升,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该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成立盟、旗两级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涵盖财政、农牧、金融、税务等10个盟直部门的15条《锡林郭勒盟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各级党组织书记为中心的齐抓共管、部门联动推进的联动机制,推动人力、资源、资金、项目向农村牧区聚集。以2016年为例,盟级安排500万元资金、旗县配套1133万元,扶持270个集体经济“空白”嘎查村和9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全盟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帮扶资金1.58亿元,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满足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锡林郭勒盟探索出了以“一带双联三到四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中心户 协会”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围绕群众性活动组织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协调员、社情民意信息员、便民服务代办员、带头致富示范员6项基本职责,规范了党员中心户上联机制、工作活动机制、便民服务机制、矛盾调解机制、致富示范机制、星级管理机制等6项机制,推进党员中心户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标准化、服务便民化、管理目标化,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采取政府提供贴息资金的方式,发挥“红色信贷”作用,每年安排一定贴息资金,为党员中心户致富示范或领办创办合作社提供贴息贷款,帮助扶持党员中心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党员中心户领富带富能力。2016年以来,累计为614户党员中心户提供贴息贷款6555万元,提供贴息资金381.88万元,支持党员中心户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盟1536户党员中心户联系贫困户2826户,领办创办合作社167个,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盟强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实施以支部引领发展服务链、“头雁”队伍培养链、集体经济增收链、党员致富带富链,实现“班子强、集体经济强”。推广创建以合作与联合为主要形式的“党支部 合作社”“联合党委 企业”“党员中心户 协会”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集体资产租赁”“入股分红”“光伏扶贫”、放“苏鲁克”等9种主要发展模式。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村警联建、与帮扶单位结对共建等形式,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嘎查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大力推进远程教育“五进蒙古包”工程,通过远教上电视、上广播、上手机、上刊物、上网络,开设“家庭课堂”“空中课堂”“掌上课堂”“纸上课堂”“网上课堂”,把远程教育送进蒙古包、送到农村牧区党员群众身边,进一步延伸了远程教育的触角,让边远党员牧民及时了解掌握上级惠农惠牧政策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实现了党员教育的全覆盖,真正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着眼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该盟立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行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规范化、基层治理法治化、民主协商制度化、村务监督程序化、村规民约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1 5”基层治理体系,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乡村牧区治理示范品牌。

通过近几年持续的发展,锡林郭勒盟推动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加有效,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坚强,政治引领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更加紧密,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党组织书记建设更加系统,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精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基层党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党在基层的执政更加牢固。

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围绕建强组织体系,以“北疆先锋”工程为统领,坚持高标准和高质量有机融合、重规范和重效果相互统一,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该盟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和党委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重点学习内容,把抓《条例》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考评内容,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并聚焦薄弱环节,探索推行“正反对照工作法”,对照条例要求,通过支部如实“画像”、群众参与把脉、上级组织“诊断”,开列党支部“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分类制定完善党支部个性化“体检方案”,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支部建设首要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组织开展《条例》的学习研讨和贯彻落实,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在支部每月的“固定党日”中,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议事、红色教育、廉政教育、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岗位竞赛、交纳党费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形成了“党员过政治生日”“固定党日 ”“特色党课基层行”“优秀微党课评选”等一批特色载体,有效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落实。推行党支部组织生活全程纪实制度,统一编印《党支部组织生活全程纪实册》,指导基层党支部落实《条例》要求,全程如实记录党支部的各项组织生活,有力推动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更加规范、更加严肃认真,切实担负起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2019年全盟计划发展党员较上年增加408名,新增计划主要向产业工人、青年农牧民、高知识群体、大学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倾斜。对各类结构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坚持上下结合,精细准确地将计划下达到基层。实行发展党员包联制度、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与下年度计划安排挂钩制度,确保计划得到有效落实。为抓好农村牧区发展党员工作,该盟探索试行发展党员政治审查联审制度,对嘎查村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各项档案资料、支部各类档案资料严格审查把关,逐级上报书面核查报告,督导各级党组织建立发展党员动态监测机制,全程跟踪督导发展党员工作,坚决防止农村牧区发展党员“入口”把关不严、履行程序不准和“近亲繁殖”“人情党员”“带病入党”等违规问题的发生。全盟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践学、讲学、督学、述学、考学、评学”等载体功能,通过支部“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关党校学习、专题研讨、现场学习交流、知识测试、“智慧党建APP”等方式,强化党员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建工作能力。紧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启动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根据党员职业、分布等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探索党员评星定级、积分管理办法,用具体量化的考评目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本版文图由锡林郭勒盟委组织部提供)

2019年12月26日 25741期 第5版

“楼长”这“官”有多大?

本报记者 周秀芳 陈春艳

自加封“楼长”一职后,李慧敏比以前忙多了。

这位来自包头市公安局办公室的民警,现在管得越来越“宽”: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巡查小区治安、楼道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时常在业主微信群里“劝架”,甚至半夜驱车赶赴现场……

如今,像李慧敏这样的“楼长”,包头市有4200余名。自2017年12月包头市公安机关开展“亮身份、当楼长、保平安、护稳定”专项活动至今,民警“楼长”在全市1200多个小区实现了全覆盖。

管的事儿越来越多,那么,“楼长”这“官”到底有多大?先听我们讲讲几位“楼长”的故事。

【镜头一】 “我们‘楼长’可厉害了!”

时间:12月14日

地点:包头市青山路6小区

在包头市青山路6小区,记者和小区居民聊起“楼长”——包头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张战岩,门卫晁师傅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楼长’可厉害了,已经遣散了两个传销团伙!”

今年6月,小区居民李阿姨聊天时说:“这几个月,小区总有陌生的年轻人提着行李进进出出,神神秘秘的,也不跟谁来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战岩找李阿姨询问详情,又找小区门卫核实情况。通过前期摸排走访,张战岩判断:这些经常出入的陌生人极有可能是传销人员。

“咚咚咚” “咚咚咚”,张战岩请门卫陪同自己入户,他们透过“猫眼”发现屋内有人影闪过,但无人开门。他在门外亮明身份后,屋内依然鸦雀无声,这更坚定了张战岩的判断。他灵机一动,立即翻看原来的入户记录,联系了房东。十几分钟后,房东匆匆赶来打开门,屋内的4个年轻人非常慌张。

张战岩仔细观察屋内环境,当机立断拨打了110。派出所民警到来后,终于有一名年轻男子承认他们是传销人员。4名传销人员随后经派出所移交给包头市救助管理站,一个十几人的传销团伙被及时打掉。

同样十几人的传销团伙,他去年就曾处理过一个。

同事向张战岩取经,怎么每次判断都那么准确?张战岩推了推眼镜,神秘一笑:“年轻人,哥跟你们说,你们觉得这是我的功劳吗?错喽,这是老百姓的功劳。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做好工作,就要积极发动你身边的群众,群策群力才是最大的本事!”

【镜头二】 爱“小家”,也爱“大家”

时间:12月15日

地点:包头市口岸花苑小区

走进包头市口岸花苑小区7号楼和8号楼,地面干净整洁,楼道墙上悬挂着各式生动活泼的漫画,既温馨又美观。

去年,“楼长”贾立请同学画了200幅漫画。小广告在楼道内彻底失去了立足之地,楼道颜值瞬间提升,来来往往的邻居都赞“好看”!

爱“小家”,也爱“大家”。今年国庆节前夕,贾立买了几面国旗,试挂在7号楼和8号楼单元门口。“我原计划等10月1日早晨再正式挂起来,谁知邻居们看见了,拦着不让往下摘。”大爷大妈们主动请缨:“我们给你看着,保证丢不了。”看着居民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贾立内心有些感动也有些自豪。

当地电视台记者得知消息后,国庆节当天专程来小区制作了一期节目。这下,不仅本栋楼、本小区的邻居认识贾立了,全包头市的人都差不多认识他了。从那以后,同事习惯称他为“网红楼长”。

“网红楼长”很忙,除了包头市公安局教培支队的日常工作,他最近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近期包头市公安局110接处警平台统计数据显示,针对老年人和大学生的电信诈骗案件频繁发生。电信诈骗具有发案率高、损失大、破案难三大特点,提高防骗意识是阻断电信诈骗的第一道防火墙。贾立组织小区居民和刚入校的大学生上反诈教育课,给大家敲响警钟。

“一些手里有点积蓄的老人,遇事警惕性不强,容易被骗。子女跟他们讲防骗事项,他们心里不服,觉得这么大岁数怎么可能被骗呢?但是警察出面就不一样了,老人觉得他们代表正义和权威,再加上有鲜活的案例作参考,便特别信任他们。”口岸小区居民刘先生觉得培训课特别有意义。

【镜头三】 走进百姓家里,也走进百姓心里

时间:12月15日

地点:包头市富贵家园小区

窗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

我们跟随民警“楼长”吕金俊来到富贵家园小区寇金锁家,拄着拐杖的寇金锁立即拉住吕金俊的手,像是见到了亲人。

寇金锁去年因为脑血栓做了手术,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警务督察大队民警吕金俊知道后,经常来看望他,鼓励他增强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并自掏腰包给了他300元慰问金。现在,寇金锁已经能拄着拐杖慢慢行走了。因为“楼长”工作出色,吕金俊荣立个人三等功,他将奖励款都捐给了小区的几位孤寡老人。

吕金俊拿百姓当亲人,百姓也把他当自己人。现在小区居民们见到吕金俊,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过来啦,去我们家坐坐吧?”

刚当“楼长”时,百姓的门可没这么好进。吕金俊仍然记得,第一次敲门入户时, 4户人家只有一户给开了门,还有一户开个缝问他要警官证、身份证。吕金俊没有气馁,很快想出了办法:带上媳妇一块儿敲门入户,这才慢慢走进了百姓家里,并以服务走进了百姓心里。

“楼长”为百姓办事,百姓也真心支持“楼长”工作。68岁的退休教师贾玉生是个热心人,警惕性也高,发现小区有“状况”,会立即向“楼长”吕金俊“报告”。在贾玉生的引领下,其他居民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主动找“楼长”,小区治安状况越来越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了便于工作,每个“楼长”都建立了微信群。“谁的电动车在楼里充电呢?”“楼道里是谁家放的东西?”吕金俊经常在微信群内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楼长”俯下身子听民意,变“开门纳谏”为“进门纳谏”,解决群众诉求。协调辖区派出所对小区流浪狗开展专项整治;提请辖区公安交管大队清理处置小区的“僵尸车”……“进门纳谏”见实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市“民警楼长”共走访群众17万余户,登记人口信息38万余条,排查各类隐患3500余处,征求群众意见4500余条。实行“楼长制”以来,包头市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2018年全市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同比下降20.1%;2019年1月至11月,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2.76%,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4.84%。

2019年12月30日 25745期 第4版

乌达矿区居民告别“忧居”

本报记者 于海东 郝飚

12月23日,永昌佳苑社区77岁的居民邬娟女又忙碌了一天。她和社区一些热心公益的老人组成了邻里理事会,帮助社区协调化解居民邻里矛盾。在这个社区,像这样的群众自发组织还有很多。邬娟女说,从矿区低矮的平房搬到楼房后,心情舒畅,每天的家务活也少了,闲不住就想着帮别人做点事,今年她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永昌佳苑社区是乌海市乌达区矿区棚户搬迁安置小区,居民原来都住在梁家沟、苏海图、五虎山等矿区。作为乌海地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乌达的“年龄”比乌海市还要长。1958年初,国家决定开发乌达煤田。当时的乌达地区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当年10月,全国各地上万名煤矿工人以“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的壮志豪情,拉开了乌达煤田大规模开发的序幕。1959年3月,18岁的邬娟女与矿工丈夫来到乌达,对于那个火红的年代,老人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发展模式,使矿工们的住宅大多数依山而建。住房多数都以土木结构的平房为主,还有少量土坯房和窝棚房。这些房屋不仅周边环境差,而且有些还处于地下采空区范围内,安全隐患大。

曾在教子沟矿区居住23年的孙好选说,由于住的离矿山太近,窗框和玻璃都被采石放炮震裂了缝,只能用废纸塞着,用透明胶粘住。夏天高峰期还要限水限电,没有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站,住宅区周围都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冬天到处结冰。

为彻底改变和提高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各方大力支持下, 2008年,乌达区开始了持续长达11年的棚户区异地搬迁改造工程。截至目前,该区共建设各类棚改安置住房25013套,总建筑面积约206.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0亿元,以多种形式搬迁安置煤矿棚户区居民19100余户,让有意愿搬迁居民全部搬迁。在搬迁安置社区附近配套建设了医院、学校等,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绿化美化。

如今,在一个崭新的社区里,居民不仅住着宽敞的楼房,不再为水电暖和垃圾处理发愁,而且办事不出社区。这都让在矿区住了大半辈子的居民欣喜不已。在新达佳苑居住的七旬老人孙庆女,现在每天早上先将孙女送到离家一公里的小学,回家的路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量量血压,再到附近的便民市场买新鲜的瓜果蔬菜,然后再到附近的公园广场跳跳舞。有什么需要办理的事项,就到社区办事大厅解决, “现在干啥都方便,生活便利极了。”她说。

居住环境好了,政府又开始引导居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个搬迁安置社区都有各种群众组织,不仅有文艺组织,还有化解矛盾的组织。永昌佳苑社区第一书记古彦波说,作为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社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城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利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现在培育出19个群众自治组织。各个社区还搞起了“学习讲堂”,采取点餐的方式满足居民需求。在爱民佳苑社区“学习讲堂”,讲什么首先看居民想学什么。随着季节不同和居民关注重点变化,健康知识、消防安全、书法、民生政策、法治等不同品味的“菜品”都应需端上来。居民杨金萍说:“现在国家多好啊,老百姓日子舒坦,我们也要多学点东西,跟上时代。”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