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年党史 – 夜校的灯光让革命的烈焰更加兴旺!(当时夜校心得体会)

重温百年党史 - 夜校的灯光让革命的烈焰更加兴旺!(当时夜校心得体会)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传播建党百年以来出现在东营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从一片片红色印记中,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巨变。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同年,毛泽东在为《农民问题丛刊》撰写的序言中又指出“都市工人阶级目前所争政治上只是求得集会结社的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时破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乡村农民则一起来便碰着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压榨农民的政权”。毛泽东这一论点成为当时我党策略性实用方案,但这一方案实施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认识到革命的必要和必胜的道理,因此农村地方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农民教育,讲习所、夜校成为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重温百年党史 - 夜校的灯光让革命的烈焰更加兴旺!(当时夜校心得体会)

刘集支部对这一点早已有了自己的认识。刘良才是一个颇具智慧的领导者,他早已谋划出一个创办农民夜校的系统方案,首先他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大家,自觉地学文化学知识,进而自1926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每年的冬春农闲时节集中办夜校,他把自家场院里的三间草房收拾出来作为教室,院子归整干净作为校舍,动员有条件的乡亲凑来桌凳,学员自带煤油灯,作为简陋的学习设施。学员年龄大的三四十岁,小的十几岁,大多来自刘集本村,附近村也有,每晚学习一到两个小时。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当时小学课程为主体,把当时由省委带来的文件刊物等时政资料列入重要课目。另外,增加农业科普知识、文体活动,如:学习革命歌曲、练习武术等,整个学习过程丰富多彩、喜闻乐见。

重温百年党史 - 夜校的灯光让革命的烈焰更加兴旺!(当时夜校心得体会)

教员以刘英才等村里有学问的人担任,刘良才有空也来上课,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擅长把较为深刻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庄户人语言清楚生动地表达出来。他除了课本知识外,更多的是讲革命道理,讲他所知道的国际、国内革命形势,如“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等等。每每他来讲课学生们都很兴奋,他用浅显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如他讲到农民为什么要革命时,这样讲道:“现在的世道不改个样子,穷人就难以改变贫困的命运,穷人家是走得快了撵上穷,走得慢了穷撵上,不紧不慢朝前走,扑通掉进穷窟窿,不改变世道,我们穷人家永无出头之日啊。

重温百年党史 - 夜校的灯光让革命的烈焰更加兴旺!(当时夜校心得体会)

刘集农民夜校成为刘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每到开学的时候,人们相互转告结伴入学。每到入夜时分,这座农家场院便会飘来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歌声。三间草房的窗棂间透射的黄晕的灯光为乡村的夜晚增添生机和光亮。随着夜校的开办,村里的年青人开阔了思路,接受了新思想,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刘良才参加革命。

出品:“东营组工”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慧梅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