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为民服务”让孔峙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欢喜食堂”(孔欢屯村史馆)

“党建+为民服务”让孔峙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欢喜食堂”(孔欢屯村史馆)

眼下正是土豆成熟的季节,这几天每天一早,西坞街道孔峙村的党员蒋仁达总要去村里的“七一菜园”挖一篮子土豆,摘一些青菜和豌豆,送往村里新开的“欢喜食堂”,为在食堂里就餐的老年人添上一些新鲜蔬菜。“这个菜地是我们村党支部48名党员以及几位入党积极分子开辟空地后义务种植打理的,按照节令种一些应季蔬菜,节约老年食堂运营成本的同时,也让老人们吃上安全放心菜,把我们党员为民服务的关怀渗入老人们心中。”孔峙村党支部书记蒋越超告诉记者。孔峙村位于西坞街道西北处,共有老年人375名,其中75岁以上的老人有105名,如何让老年人吃上新鲜且营养均衡的饭菜,成了困扰村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村里在完成村庄建设目标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生活,去年11月开始筹办老年食堂,用“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共同解决村里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老人的吃饭问题,“欢喜食堂”于4月21日投入试运行。

“党建+为民服务”让孔峙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欢喜食堂”(孔欢屯村史馆)

“食堂的成功运行,离不开我们第一书记,蒋家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陈伦的努力。”看着食堂里正在吃饭的老人们,蒋越超不无感慨。他告诉记者,去年蒋家池头老年食堂开办后,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村里的老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表示很是羡慕,时不时就会念叨,自己村里要是也有这么一个食堂就好了。“村两委班子听了以后都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食堂也搞起来,正好作为第一书记的陈伦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就开始着手筹建,陈伦更是毫无保留地将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的运行经验教授出来,还与我们一起筹集资金,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也算是村新两委班子换届以后完成的‘开门第一件事’。”蒋越超说道。记者了解到,除了服务75岁以上的老人,孔峙村还拓宽服务对象,村里孤寡、残疾等低保人员也能在食堂就餐,享受与老人一样的待遇。

“平时,我一个人在家只做一两道菜,吃不完就晚上热热再吃。现在有了老年食堂,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食堂的饭菜味道不错,便宜分量也足,真是太方便了。”老年食堂里,就餐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欢喜食堂”邀请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进行菜谱的定制搭配,统一烹饪新鲜营养的饭菜,每天为村老年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4个菜品,一荤三素。同时80余名志愿者每天2人一班,在食堂帮厨、送餐,确保饭菜及时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手中。今年66岁的蒋厚荣是食堂厨师,也是一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书记,听说村里办起了老年食堂,烧得一手好菜的他推掉了6500元一个月工资的轻松工作,应村里邀请来做厨师,每天从早上6点多忙到晚上7点,工资却不足以前的一半,“我是党员,也做过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有需要,肯定要回来的,为大家服务,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很开心。”蒋厚荣一边切菜,一边说道。

“欢喜食堂”的创办和运营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用餐问题,也为老年人增添了沟通平台,改变了他们足不出户的封闭状况,同时也让农村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增加了一个内容,成了“党建 为民服务”的落脚点。

(原标题《“党建 为民服务”让孔峙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欢喜食堂”》。编辑王金帅)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