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南京晨光改革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刘淮宇

进入9月,慕名来到江苏金陵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参观访问和洽谈业务的客人络绎不绝。这家由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南京晨光注册组建的全资子公司在2017年刚刚成立,短短一年间就因其在智能制造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获得业界青睐。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晨光在产业布局、能力建设、市场开拓、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公司战略地位显著提高,这其中蕴含怎样的经验和奥秘,未来公司发展又将“剑指何方”?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在南京晨光建厂153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该公司科研生产和产业发展一线实地探访,感受近些年来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干部职工展现的昂扬风貌。

改革引领发展 创新激活动能

南京晨光的前身是1865年由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距今已有153年的历史,积淀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作为一家百年老厂,一代代晨光人肩负历史使命,历经时代变迁,推动企业由民族军工向人民军工、再到航天军工实现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金陵制造局大门 杨欢 摄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

进入“十三五”之后,面对国家和航天科工对企业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传统研制生产和管理模式与肩负任务不相适应的严峻形势,南京晨光党委班子意识到只有加快变革、加速技术进步,才能适应需要、提高效率。“进行一场覆盖科研生产指挥管理、研制生产组织、资源配置优化、人事用工考核等多个方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南京晨光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建军说。

围绕“军品立业、民品兴业、融入高新、创新发展”总体思路和建成航天领域一流的现代化研制总装核心单位战略目标,南京晨光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军工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党建思想政治建设“四大工程”,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四大战略”,在人才、管理、科研生产和技术研发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引领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南京晨光总经理徐彤认为,“四大工程”都是着眼于解决企业当下和未来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难题而设计,这其中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整体性目标的系统性抓手。“经过多年建设,南京晨光的系统集成开发数字化研发平台、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智慧企业运营管控平台‘三大平台’日臻完善,现代化的智慧企业呼之欲出,公司运行的现代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走在了行业前列。”他介绍。

在组织变革方面,南京晨光在航天科工内第一个成立了体系信息化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牵头实施,与华为公司合作对业务流程架构进行重新梳理,把流程变革和优化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抓手。体系信息化部部长赵晖介绍,公司现已将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三大体系加以整合实行集约管理,大大减少体系文件数量,节省人力物力且有效提升了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公司在每年的“七一”大会上都会表彰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最高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近年来公司涌现的科技创新尖兵、技术领军人才、劳动模范等,同革命英烈、优秀党员一道,登上了厂区道路两侧悬挂的展板,同样受到褒奖与尊崇。发展计划部部长李景虎告诉记者,这些年,生产车间职工的工作状态变化也特别大,从以前的被动等待、推脱工作转变为主动找任务、争取任务,“这与公司分解工作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密不可分”。据统计,相比于“十二五”末,在投资未增加、人员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如今的生产能力提升了两至三倍,“车间里近几年还出现了活不够干的情况”。

随着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职责梳理的明确以及各类管理制度、人才激励机制政策的落实,南京晨光汇聚形成人才强企的强大合力,整个企业的干事创业激情得以释放,人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制造变为智造 能力形成产业

今年8月,一套智能喷涂生产线在南京晨光工程机械制造分公司投入使用。“以前7名工人3天生产一件产品,现在两名工人用1天就能生产一件,不仅效率提升了,质量也提高了,还解决了职业健康危害问题。”该分公司负责人张戟说。

在南京晨光的另一个厂区,国防科工局批复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家智能车间示范项目——装配智能车间项目已经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在金陵智造研究院常务副总经理杨伟锋看来,装配智能车间项目可适应军工行业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节奏,使得产品研发周期和迭代速度大幅缩短,降低了对于人员和场地的依赖,减轻了人员劳动负荷和对环境的影响,代表了军工能力升级改造的前沿和方向。

在南京晨光的“十三五”规划中,一共设计了7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所有的车间也将实施数字化改造。今后,一个型号的研发、设计、试验、生产进展到哪一步、遇到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数据,通过数字化设备可随时查看,组装、检验、集成、批产等环节也是依靠少量人力和智能化的设备进行。生产的智能化、现代化程度将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金陵智造研究院为客户定制研发的精密零部件智能生产线

从开风气之先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到今天的金陵智造研究院,南京晨光始终走在制造技术和理念的前列。金陵智造研究院的成立和运行正是为了落实航天科工“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技术”“三创新”“三突破”“四个化”等重大战略,促进军工企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目前,金陵智造研究院正全力建设技术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发展、产业孵化培育、智能工厂建设和人才集聚培养五大平台,培育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制造关键零部件三大产业,努力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防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主流研究机构,形成具有创新创业活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器。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

明城墙外,秦淮河畔,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过11年建设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融文化、商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创意研发聚集区和品质生活新地标。如今,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侧,晨光1865科技创新产业园的蓝图已经勾勒出炉。

按照规划,以金陵智造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为纽带,科技创新产业园将源源不断地吸引企业前来“安营扎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共同打造“金陵智造创新带”。

在胡建军看来,南京晨光作为民族军工的发源地之一,变革一直是其生存发展的主线。当前公司已经抢占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先机,未来依然要继续发力,通过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公司在新时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他告诉记者:“党委已经明确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改革要围绕发展方式由产品牵引为主向技术引领为主转变,发展模式由生产制造为重点向产业协同为重点转变,发展思想由因循守旧向创新发展转变,经营理念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管理方法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作风纪律由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进行,实现公司技术和产品领先、质量和效益领先、能力和效率领先。”

“未来几年,公司将进一步落实中国航天科工一系列战略部署,围绕‘装备体系化、体系智能化、智能实战化’的装备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公司型号研制能力,同时发挥公司综合优势,打造智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新业态。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上,我们一定会不畏艰难,以对党的事业、航天事业、公司历史和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改革创新进行到底,把晨光建设得更加美好。”谈及后续发展,胡建军语气中透出坚毅和自信。

配图由南京晨光提供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2018年11月1日《中国航天报》1版

南京晨光:聚力改革创新 迈向高质量发展(南京晨光集团科技委)

2018年11月1日《中国航天报》2版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