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创新“六式解六事”模式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见实效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基层治理的成效关乎着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记者从中共富源县委深入了解到,近年来,富源县积极投身于基层治理创新路径的探索,以敏锐的洞察力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重磅推出“六式解六事”乡村善治工作模式。这一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面且深入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
清单精管,给基层“松绑减负”
在以往的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十分突出,基层工作者面临着繁重的任务与压力。富源县正视这一难题,果断推行清单式管理。在考核指标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精简,全县乡镇(街道)考核指标从以往繁杂的多项,精简至如今的20项。同时,针对村(社区)存在的机制牌子过多、开具证明事项不合理等情况,开展了全面清理工作,共清理村(社区)机制牌子946块、不应出具证明事项34项。此外,解散了200余个微信工作群,让基层工作者从繁琐的线上事务中解脱出来。不仅如此,富源县通过“减上补下”的策略,调剂下沉编制457个,调配人员119人,为基层充实了人力。县级财政更是足额安排520余万元,用于兑现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及队员生活补贴。这一系列举措,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工作者能够轻装上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基层治理工作中。
项目推进,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基层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为了提升基层群众参与度,富源县创新性地以项目式推进民生实事。严格按照“民事民提、民议、民决、民办、民管”的科学流程,积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同时,群众自发投工投劳价值300余万元。在这些资金与人力的支持下,成功实施了68项民生小实事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多个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菜单服务,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镇村组三级网格运行不畅通曾是富源县基层治理中的一大阻碍,导致群众的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为解决这一问题,富源县依托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并采用“四单”服务模式,即对象点单、平台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在实际运行中,该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网格员深入基层排查收集,成功排查收集、化解稳控矛盾纠纷8903件。对于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发出困难帮扶救助《任务交办单》63份,涉及2344人,确保了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在医疗服务方面,开展医疗服务6000余人次,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帮扶救助“三留守”人员6307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这一模式真正做到了把社情民意收集上来,将贴心服务落到实处,切实化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填空治理,补齐小区治理短板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小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源县在城市小区治理方面,巩固“红色物业·管家先锋”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首先,制定了小区党建工作标准和物业服务标准,明确了工作规范与要求。其次,推行社区与业委会(物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这些努力,目前已实现小区业委会、物委会组建率和物业覆盖率均达100%,规范建立7个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成功打造祥云花园、宏发梧桐苑2个示范小区。在示范小区中,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物业服务以及和谐的社区氛围,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成果有效补齐了小区治理短板,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联动执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基层治理中横向配合与上下联动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治理的效果与效率。富源县为解决这一问题,持续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对乡镇(街道)执法事项运行进行全面评估,收回7项、新增下放4项,全年规范执法1211件,确保执法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持续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当街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通过“吹哨”的方式,相关部门迅速“报到”,共同解决问题。全年办结吹哨事项86件,成功解决了老厂镇大格村搬迁选址等一批基层棘手问题。这一联动执法模式,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了协同合作,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
融合治理,构建长效治理格局
为实现基层治理的系统性与长效性,富源县全面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评估,落实书记分类定型、党员分类定责、支部分类定级“三分三定”。通过评估,确定后进村(社区)11个,及时调整党总支书记7名、储备后备力量441名,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同时,推动县社会治理中心与县公安局防控治理中心合署办公,在抵边村、重点村增设警务站点22个,选优配强“法治副村长”161名,培育“法律明白人”1415名,开展普法宣传616场次,加强了法治建设。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差异化修订村规民约1960个,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推广运用“1 5 N”支部主题党日制度,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制度。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培育、和顺村风涵养、良好家风传承三大行动,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77.02%,评选先进典型3000余人次,打造了回隆社区“三同”工作机制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白马村“四个马上”助推和谐等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典型。这些举措相互融合,构建起了长效治理格局。
富源县“六式解六事”工作模式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从给基层“松绑减负”,到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从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到补齐小区治理短板;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到构建长效治理格局,每一式都精准发力,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这一模式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他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相信在未来,富源县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让基层治理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书写更加精彩的基层治理篇章。
曲靖融媒记者 陈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