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这里山川河流众多,这里有古老的传说、纯朴的民俗、特色的村寨,这里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雪域高原的高寒险阻,也铸就了一支天路航油铁军。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中国航油西藏公司外景

2007年9月,中国航油不计代价、不惜成本,进驻西藏开辟天路。如今,中国航油人坚守在世界屋脊上,拉开了2230公里运距的最长航油供给线,打开了西藏高原空中飞行的大通道,拉近了西藏与世界的距离。

有一棵葡萄树硕果累累 仿佛他从未离去

说起毕佑这个名字,每个人都会为之一颤。在座谈会上,曾任毕佑书记秘书的刘博清讲述了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2009年9月,西藏公司首任党委书记的毕佑同志亲自带队、驾车,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在没有像样的道路上,先后6次历时11个月,来回奔波2.6万公里,圆满完成了阿里机场历次校飞、试飞、设备设施计量检定、首航供油保障工作。

任务完成了,他却倒下了。2010年8月11日,毕佑同志因脑梗去世,为航油事业、为民航事业献出了年仅45岁的生命,化成了中国航油高原党建“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筑一座丰碑”“宁可透支生命,决不辜负使命”的精神丰碑。

“你们别来看我了,这里有家人陪着我,你们回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是毕佑同志生前的最后的一句话,简单而朴实。其实,在西藏公司的后院,还伫立着一个葡萄树,虽然现在冬天有些干枯了,但新的一年又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棵树叫做“毕佑树”,是毕佑同志手植。“毕佑树”日夜陪伴着大家,仿佛他从未离去……或许每一个来西藏公司的人,都会来这里看看他吧。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毕佑树”向采访团讲述天路航油铁军的坚守故事

“其实在这之后,我们每年都不愿意去翻看体检报告,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身体上的问题,而且很多人的心脏、血压状况都不太好。”

有一群新时代共产党员 立足岗位做贡献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媒体记者参观党建基地

雪域高原的共产党员们在精神感召下,不断涌现出新时代的先锋模范,部分同志也在现场讲述了自己与西藏公司之间的那一份坚守的故事:有坚守西藏十二年,黑发上高原、白发回平原,荣立“西藏通航暨安全保障50周年突出贡献二等功”的西藏公司总经理李鹤;有集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航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多项荣誉为一身的援藏干部吴志梁;有从广州毕业一路向西到拉萨,舍小家顾大家,用心刻苦奉献高原的援藏干部陈根凤;有从小在村党支部的照顾下成长,感党恩立足岗位坚守、家庭变故寸步不离岗的嘎玛扎西;“天上的西藏,云上的阿里,在世界屋脊的屋脊,点一盏航油的灯,为阿里照亮一片天空,也照进阿里人民的心中”有在阿里供应站正式供油前独自一人坚守六年的 洛桑朗杰;有身患习惯性肺水肿,坚持不下高原的林芝供应站经理李建国;也有一次次翻越唐古拉山、米拉山运送航油的无数西藏航油人……

有一种一生忠于党的践行 民航强藏航油先行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西藏公司员工接受集体采访

西藏航油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嘱咐,在集团公司的重点关心下,坚守在世界屋脊之上。就算“每加注一吨航油,就亏损一吨”,也要坚定履行中国航油“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的神圣使命,为西藏的发展,为国家的民族团结、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西藏公司的座谈会上,来自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民航报、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央广西藏站、企业文化杂志、西藏日报、西藏商报、拉萨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全都被西藏航油人的血泪事迹所感染,会场上无法抑制住的情感流露,哽咽声从讲述者喉中发出、抽泣声弥漫在听者身旁。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天路航油铁军的故事让采访团记者感动落泪

“谁不愿意在大城市工作,谁不愿意有个温馨的家?但是为了一个国家,为了一个民族,为了我们党的事业,我们很多时候就必须选择放弃、选择牺牲,正是他们的放弃成就了西藏公司的建立,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坚守和付出成就了西藏民航的快速发展,成就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感谢西藏航油人,向你们致敬!”

“每一位西藏公司的员工都有一段艰辛的付出,但为什么他们能够坚定地值守在这里?我想那就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叫做共产党员,因为他们的胸前佩戴着党徽。相信中国航油的未来会更加温馨,中华民族的未来会更加繁荣!”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中新社记者贡桑拉姆

采访的次日清晨,同行的中新社记者贡桑拉姆随着西藏公司党福文驾驶的加油车从拉萨出发,通过318国道,翻过海拔5100多米的米拉山口前往林芝米林机场,感受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的将近490公里路,“在高海拔5000多米的山地上不能停留,一停留的话就会有些头晕。”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筑一座丰碑——中国航油西藏公司“高原红”党建采访侧记

中央媒体走进西藏公司(旦增洛珠/摄)

一生忠于党、一生献给党,西藏航油人在中国共产党红色引擎的驱动下,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引领下,以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航油精神,建设起了一支支坚忍不拔、信念坚定的天路航油铁军——“飞机加油雪鹰班组”“油料储运雪雁班组”“计量化验雪莲班组”“航油配送中心雪鸮班组”,在“四种精神”的感召下,他们让中国航油的旗帜在世界屋脊上高高飘扬、熠熠生辉。艰苦边远、高原缺氧、极端气候挡不住航油铁军前进的脚步;不畏高寒、不惧艰险,高原雄鹰将用热血把党旗映染的更加鲜艳。

2017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收到了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感谢信,信中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32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对此永远铭记在心,感恩在心,并通过国务院国资委向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 / END/ ————

供稿&编辑 | 刘文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航油

微信ID:cnafnew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航油,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