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石、梅姜:以系统思维破除基层党建新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党建工作是指党的建设。在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存在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有的单位改进、纠错心切,全力以赴去抓“党建服务主营主业”、“党建促进生产经营”,做了很多尝试,但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却不甚认可。个中缘由值得深思,这一现象亟待破除。

白中石、梅姜:以系统思维破除基层党建新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单位做党建,要时刻提醒自己,党的建设是执政队伍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基层党建以及从事基层党建的人,只是空喊“讲政治”但是不真学、不真用政治是不行的。抓好基层党建,首先要时刻把握基层党建这项工作的政治属性,不能把基层党建的政治属性“按需变通”或“先放一放”,否则工作难做周全。

一、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有产生新变化的趋势

过去可能曾有一段时间,基层党建在作用发挥方面有短板,大家一起来补课形成了一股热潮。现在开展基层党建的工作重心,越来越集中在“党建服务主营主业”、“党建促进生产经营”上。开展工作过程中,伴随热潮的温度和浪头越来越高,两个问题逐步显现:

一是服务主营主业、促进生产经营这件事,说出口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做实,难在获得基层一线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公司企业这类业务非常具体的基层单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融合”,党建优势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化”。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载体,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虽然二者具有微观性,但正是由这些微观主体聚在一起所迸发的力量,推进着中国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行。

搞活动、开大会、做党务、做展板、抓学习、写材料、做宣传,虽然这些事很重要,也都有其相应作用,但很难让基层一线强烈地感受到党建可以切实、直接地促进生产经营,在职工群众眼中,或许这类事情做很多,也难比技术员画图纸、工程师修机器对生产经营的服务和促进大。不管这种对比是否适宜,它在职工群众的认识中相对广泛地客观存在,想把基层党建做得更好,就不能假装看不见、假装不知道。

二是如果过分、片面地强调基层党建的服务、促进功能,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会被削弱,它本身是“规定动作”的事实会变模糊。这无形中把党建摆在了附属位置,会对基层党建的必要性产生深层威胁。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指出要大兴调研之风。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广大基层,部分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心中是有疑问的,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疑问是,世界各国有很多企业不做党建,但它们在各自领域一样做到世界顶尖,比中国企业强或不比中国企业弱,所以真有必要在企业做党建吗?这类错误想法的产生和传播,就和过分、片面地强调、显示基层党建的服务、促进功能,有意地淡化或无意中忽略基层党建的政治属性有密切关系。

白中石、梅姜:以系统思维破除基层党建新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问题的根源

基层党建出现这样的问题,且有蔓延的趋势,这一情况能够理解、不能忽视、可以解决。能够理解在于,服务主营主业、促进生产经营,的确就是基层党建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单纯强调基层党建的政治属性,也容易把基层党建做空、做冷;

不能忽视的是,如果过分、片面强调基层党建的服务、促进功能而弱化这项工作的政治属性,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会逐步觉得基层党建这项工作没必要,而“没必要”本身就有“没作用”的含义。这里的“没作用”是广义的,并非指某项具体工作没有用,而是指在职工群众的认知中,并不会把某项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与党建绑定一起,因为纳入基层党建范畴所开展的很多服务、促进类工作,交给其他部门、系统也能做,例如评先、考核可以纳入党建工作的范畴,也可以交给人力、办公室、战略部门甚至工会去做。在有政治属性加持的情况下,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更易接受把某些工作划归党建。

可以解决的前提是,要深刻把握基层党建的生命是由其政治属性带来的,活力才是由其作用发挥带来的;基层党建存在的原因从根上来自其政治属性,存在的目的才是作用发挥。只抓政治属性可能会让基层党建失去活力,只抓作用发挥反倒可能会让基层党建失去根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当前问题的根源,并非广大基层单位意识不到基层党建既有政治属性又重作用发挥,而是始终难以做到把两件事抓平衡。政治属性和作用发挥就像两条腿,协同摆动才能承载基层党建行稳致远。在作用发挥上没有作为,自然会被诟病“两张皮”;但是还有很多基层单位,的确设计并实施了许多“党建服务主营主业”、“党建促进生产经营”的举措,实际效果也有,但党建工作在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当中的口碑还是没有起色,根基甚至还有动摇,就是因为“瘸”了政治属性这条腿。

白中石、梅姜:以系统思维破除基层党建新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三、以系统思维解决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中国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立根铸魂,正当其时。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属性与作用发挥的平衡,并不像字面看来如此简单,很多时候会找错平衡,可以通过一个例子窥斑知豹。

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基层党建的服务、促进作用发挥的不好,那么在组织、引领和带动一线党员与职工群众时,腰杆子也不硬,这种情况下就要找一下平衡,较少体现基层党建的政治属性,这么做是为了少挨骂,在低谷时期尽量保全基层党建的政治能量。这种说法禁不住推敲,特别是所谓的“保全理论”,是在找台阶。一名前线战士接到两项任务,不能因为一项任务没完成,就索性另一项也不做了,还找理由说不做是为了连队好。基层党建的腰杆子,可以从服务、促进作用中来,但不是完全由服务、促进作用的发挥情况决定的。事实上,这项工作最硬的腰杆子是它的政治属性。

一个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若想达到好状态,需要实现党建工作政治属性与作用发挥二者之间的三个平衡:一是主官和领导集体对两件事的强调与重视要平衡,二是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对两件事的接受程度要平衡,三是这家单位对两件事的落实要平衡。并不容易。

应用系统思维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具体方式不同,解决基层党建政治属性与作用发挥不平衡的问题,不宜是分别设计强化体现政治属性的办法,以及强化作用发挥的办法,然后再各做各的,而应是通过机制创新把两件事统合起来去推进。事汇聚在人身上、人通过事连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为基层党建创新构建更多连接人与事的实在机制。例如,在一家基层单位里,党委班子决策事项的落实追踪,面向内部员工的新闻发布会与政策解读会,一线舆情及心理动态追踪,党员领导干部的基层评价,建言献策,所属行业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基层后备干部的选拔等,都是可以同时、一体强化党委班子政治领导作用,服务主营主业,促进生产经营的事,可以考虑构建基层党建与这些工作的连接。

白中石、梅姜:以系统思维破除基层党建新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提升工作的好方法。中国很大、单位很多、人也很多,基层党建在不同地方的内核与本质是相同的,也不能有差别,但具体措施中可以包含符合本地特色和实际情况的安排。像是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它们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条件、专业性,一般是不如央企、国企的,有时甚至会面临阻力。这种情况下,它们当中有的企业的党建基本处于“保持存在”的状态,有就不错了,很难有突破;但还有部分企业,恰恰因为面临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其党建工作反倒锻炼出了更加丰富的斗争本领,取得了一些突破,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这一部分企业是真在应用基层党建去做事,去达成某些目的,而不只是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做基层党建的专业集体、有关部门,可以有的放矢地多走几个地方,提炼一下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让具有推广价值的办法,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白中石,为本平台原创作品,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