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党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党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供图
以“名誉管里”为党建品牌,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党支部研制出党建 “四有·四格·四阶”工作体系,构建了教师“双融双促”“双培养”多元融通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党支部现有党员49人,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课改先进学校”“全国百强特色学校”“辽宁省党建示范校”“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西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如何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呢?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杨学慧介绍,学校通过党建 教师“双培养”机制,做到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筹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双培养”是指把党员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采用价值引领机制、多元融通机制、互为赋能机制系统而有效地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
学校设计了党建 “四有·四格·四阶”结构模型,架构起“党员教师 骨干教师”的阶梯成长模型,形成“双培养”阶梯标准,破解了党建与专业“油水分离”的现象。同时党建促团建的携手共进机制也拓宽了教育广度,党支部开展“百年党史百人讲”党史宣讲活动、“百年党史主题扬”师德演讲比赛、红色宣讲团和班级红色展演队伍利用“周一讲坛”“道德点评台”“明星闪亮20分”“小故事大智慧”等活动形式向全体师生进行红色故事宣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在上半年宣讲16场次,班级红色展演45场次,受众达1500余人次。学校关于辽宁省中小学校党建专项课题《初中教师“双培养”机制的实现路径研究》已经顺利结题。
学校加强红色家乡文化课程开发与研究,实施过程以多组课程群形式推进,其中德育课程将党史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学校凸显让思政课带动全课程育人这一思路打造党建和教学两支思政课队伍,以党建引领课程建设,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建立起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道德点评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教书、育人、立德、崇尚,大连第三十七中学在夯实教育实践、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创优,在党员建设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模式、品牌,让这一项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引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向阳发展而奋勇前行。
本报记者 王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