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上海基层党建网公众号)
“从今天起,让我们相约此地,用微信再次见证我们的努力,检验我们的胸怀,感知正能量对普通人的召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我们,砥砺前行。”
8月4日,上海基层党建网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海基层党建”正式上线,上线首日,发刊词上这样充满感性的话即引来共鸣。
随着微信正式上线,每个工作日中午,订阅号将为用户推送一条头条和五条消息,至今累计发布图文消息近200条,文章阅读量逐步攀升,从发刊当日的阅读量1327次,到9月17日的3453次,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次。
以新媒体应对新问题,开拓基层党建宣传工作新渠道,搭建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互动的新桥梁,“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号正在涌起一股“激荡风云的正能量”。
党务类网站的翘楚
“上海基层党建”微信账号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提供支持,除了每日头条、通知公示、时讯等重要的新闻发布,公众号还分享微友说、漫谈、漫画、视频等一系列轻松有趣的资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微信的订阅量就超过3400人。
微信平台的成功和其官方网站“上海基层党建网”奠定的受众基础密不可分。
“上海基层党建网”是汇集上海各区县、各大口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及资讯发布的综合平台。自2010年网站改版以来,网站通过及时迅速地更新、文章质量严格把关,赢得众多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信任,访问量逐步提升。如今,“上海基层党建网”日均的访问量超过1万(PV值),相比其他党务平台遥遥领先。
微信的创刊使得上海基层党建的信息传播力量更为强大。通过移动终端新闻推送功能,党建资讯将更迅速地传播到点,“微信发布”将成为联系党员的“最后一厘米”。
多元发布 互动平台
凭借微信及时、互动的传播特点,“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号甫一推出,就展现了起年轻、活泼、开放的姿态。
9月8日,闵行区委组织部吴毓恺在转发“官媒:反腐并非反职工福利”一文时随手附上了一段“吐槽”,结果被运营微信的编辑一眼相中。吴毓恺的这段评论成了第二天的图文消息——“微友吴毓恺:不就图个热闹嘛”。
通过当天“微友说”的二次传播,微信文章又火了一把,还有用户留言,“吐槽都能上党建网,本事!”
微信平台的创立正在改变原本“上海基层党建”通过网站实现的单向传播模式,“互动”成了微信工作组的关键词。
正因为互动,微信号的视角正在不断向外延展,特别是,“口述援藏”系列报道中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不完全统计,系列报道累计阅读次数近6千次,转发量达335次。许多“微友”说:这就是正能量。
胆大心细、充满活力。在风格上,微信一洗网站严肃官方的基调,从网站的附属变成了独立的新平台。而在内容上,微信与网站从完全复制到部分重叠,从模糊定位到错开定位。
这一实时互动平台的建立将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往下延伸、向外拓展,立志成为宣传基层党建的“微窗口”,服务基层党建的“微平台”。
“我们很有活力,仍在探索”。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工作人员这样介绍微信平台的整体风格。
“眼药水是必备品”
披星戴月、年中无休,这是旁人对于“上海基层党建”微信负责编辑的评价。
上线当日,发刊词“相约此地”一文就不无感慨地回顾了“上海基层党建”从网站到微信,一路走来的不易。
2010年网站改版以来,网站编辑每天早晨八点半前更新完毕,确保区县干部能在每天一上班看到当日的新闻。所有基层来稿,网站编辑每篇必看,每篇必改,繁琐细致的编辑工作需要一字一句地检查。2010年世博会期间,百万党员网友登陆网站签名:“文明观展,做世博志愿者”;建党90周年时,55万网友实名参加网上党史知识竞赛,来自全国近十个省市的网友留下万余条留言;2013年,面向普通网友的“微故事”征集活动和今年开始的“服务日志连连看”吸引了众多“草根”网友投稿。
而微信平台的上线,无疑让本来就稀缺的人手忙得连轴转,以至于“眼药水已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一位网站兼微信编辑在微信创办初期几乎没有时间回南汇的家,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准备切换为“微信模式”……
坚持的背后,是属于共产党员的坚持和信仰。他们相信自己创造的价值在日常的维护中日益积累,网站的影响力初见端倪。
重互动,及时讯,看新鲜,微信号的诞生将助力上海基层党建网站,实现宣传平台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的华丽转身。这是基层组织建设从传统模式向新媒体、新平台转型的缩影,也是基层党建信息传播多平台发布、互联网思维的一隅。对于还在探索中的“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号,他的实践或为未来党务工作向新媒体转型提供一个新视角。(周茹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