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基层在实处(大抓基层的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江西上饶市以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十件实事”为抓手,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精准用力、持续发力,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实做强,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贯通到底、覆盖全域。
紧扣“两大功能”抓基层。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政治坚定,才有根基坚固;只有组织坚强,才有强大力量。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贯穿于基层党建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以政治功能引领组织功能,以组织功能实现政治功能。上饶市在推进党建工作“十件实事”中,坚持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标尺,瞄准基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党建实事项目,既有强化政治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的任务,又有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力量的安排;既有壮大集体经济、厚实村级家底的部署,又有优化基层治理、增强基层效能的举措,通过建立“一件实事一套方案、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的机制抓好落实。把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到实处,要紧扣“两大功能”不放松,持续深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担负起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要不断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
聚焦“两大阵地”抓基层。基层的主阵地在农村和城市,只要抓好农村和城市党建工作,就为基层治理和发展筑牢稳固的“基本盘”。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以农村和城市为重点,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载体,以组织振兴引领保障乡村振兴。把加强城市社区党建作为重要契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提供高质量服务、创造高品质生活。上饶市在推进党建工作“十件实事”中,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题,推动村级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大力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等制度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议事。围绕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题,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持续抓好“党建 幸福小区”、“党建 网格 微小事”等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把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到实处,要聚焦农村和城市“两大阵地”,注重人往基层走、资金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巩固抓基层打基础的底盘。
统筹“两大领域”抓基层。党建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既要抓好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巩固提升,又要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针对国有企业、机关、高校、公立医院、中小学校等传统领域党建工作,坚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抓落实、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提升,着力解决“灯下黑”和“两张皮”等问题。针对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坚持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着力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上饶市在推进党建工作“十件实事”中,以创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模范机关为龙头,带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全面开展。新兴领域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点,也是建设严密组织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把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到实处,要在发挥传统领域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通过延伸“触角”,消除“盲区”,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发挥“两大作用”抓基层。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不实,关键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抓党建促改革、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控疫情、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是否取得实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把筑强组织堡垒、育强先锋队伍作为切入点,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把党员的榜样力量激励好、发挥好,为完成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提供组织保证。上饶市在推进党建工作“十件实事”中,把党建工作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发挥“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促进改革发展等工作上台阶。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建起来、强起来,事业就兴起来、旺起来;党员带起来、拼起来,群众就跟起来、干起来。把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到实处,要立足发挥“两大作用”,坚持强筋壮骨、培元固本,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以中国共产党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