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党建丨浅谈如何当好第一书记(如何当好第一书记的心得体会)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由此可见,选派第一书记意义重大。下面我根据自己在基层多年工作经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
第一,做好四个依靠。
一是依靠广大群众。到农民中去,与村民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争取群众支持。二是依靠党员干部。发挥“两委”班子成员中坚骨干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善于把自己的想法交给“两委”成员认可、理解后,变成班子的意愿;善于把班子意见交给党员和群众讨论,转化为党员和群众的行动;善于团结党员干部,一道形成合力。三是依靠上级组织。保持与乡党委政府的思想、目标、行动一致,随时将好思路、好想法、好做法向包片(分管)领导、向党委政府直至组织部门汇报,让大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四是依靠派出单位。要经常性请示报告,让单位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你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积极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全局性、个体性);二是处理好强与弱的关系(组织弱,驴拉磨,组织强,牛马壮;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让党组织和自己“有为有位”);三是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虚实与否,调查先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了解村情、户情、民情、产情等,打好下一步发展基础);四是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当前问题和今后问题) 。
第三,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要解决好融入农村的问题。与农民接触不要讲大话空话,要围绕他们关切的经济收入、就医就学、粮食直补、低保社保等问题,拉家常、谈想法、办实事,将心比心才能交到农民朋友。同时,要了解农时、农活和产业情况,这样对农业生产才有发言权。二要解决好发展方向的问题。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那个地方,他们是发展的主体,一定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想法。作为机关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创新发展思路上一定要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老百姓意见,形成共识,引领发展。三要解决好真抓实干的问题。作为第一书记要多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要树牢党建促发展理念,注重党员干部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村干部处理好关系,搞好团结;要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要着眼长远培养一些农村年轻后备干部。
第四,遵循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住下来”是前提(实心,暖心,安心);二是坚持“帮起来”是根本(观念转变,乡村治理,党建提升);三是坚持“连起来”是关键(上连天线,下连内线,勾连外线);四是坚持“带起来”是目的(带动班子,带对路子,带美村子)。
第五,把好四个重点。
作为乡村两级领导干部,重点围绕服务和发展两大任务,倾力抓好:一是班子队伍建设;二是致富产业发展;三是人居环境改善;四是乡村治理规范。
第六,算好腐败之帐。
教育提醒乡村干部:目前,反腐倡廉压倒性态势(不敢腐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堤坝正在构筑)已经形成。但是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且就农村面临诸多新情况(“小官大贪”现象;“青年腐败”现象;“权钱交易”现象、“家族势力”现象 、“宽松软”现象 、“四风”隐身现象 等)。今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就是延伸到乡村,路上就是巩固压倒性态势)。我们务必教育提醒自己和村组干部,算好五本账(政治账:自己倒了,政治前程全毁;经济账:合法收入 贪污所得=0;自由账:风光背后整日提心吊胆;亲情账:一人落马全家遭殃;名誉账:名誉扫地无颜见父老)。由此形成了政治上一落千丈;经济上一穷二白;自由上一无所有;家庭上一塌糊涂;名誉上一文不值; 最后,身体上一身病痛;良心上一生自责;总体上一败涂地。(作者:申连庚 冯庄乡党委书记)
宝塔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