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模式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党建助脱贫工作)

精准扶贫以来,北海市坚持“党建 扶贫”模式,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驱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庭院产业“三驾马车”,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有效路径,推动资源形成产业,以产业带动发展、引领致富。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7%。至今年10月,剩余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北海市实行“一棵产业树、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支招商队伍”的工作模式,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提供厚实的土壤。出台多项政策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就业人口、拉动经济消费,为地区发展装上强力“引擎”,用发展的滚滚洪流消灭贫困。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投资2.4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3个,年度投入产业资金占总入库资金的52%,远高于自治区规定30%的标准。

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北海市自2018年起大力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市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超过4.8亿元。实行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片联系指导、县级领导包镇联村制度,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带动致富能力。2019年,北海市在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实绩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2020年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6万元,截至10月底,总收入6448.92万元,平均每村17.11万元,与2017年相比,总收入增长4.84倍,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从26个增加到142个。涌现了一批集体经济强村,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多元发展成功探路。

此外,北海市扶持庭院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帮扶政策,村党组织根据贫困户资源条件、能力特长和发展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帮扶计划。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采取入股、租赁形式,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发展个户小产业,大力实施“一户一策”,落实每户贫困户由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和能力特长,指导发展个户小产业,助力增收脱贫。建设“政采云扶贫馆”,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依托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政采云”平台,建设广西首个“政采云”平台扶贫馆—北海乡村振兴(扶贫)馆,借助“政采云”平台覆盖辖区所有党政机关、部门单位的优势,整合各级人、财、物资源,鼓励动员各级预算单位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及服务,推动全市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开启“互联网 政府采购 扶贫”的新模式,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