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百年伟大征程中“侨”的贡献和风采,江苏省侨联联合《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寻访我身边的侨界共产党员”系列报道,讲述部分侨界共产党员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故事,敬请关注。

如果让从小没出过家门的你,背起行囊,单枪匹马地闯荡世界,你敢不敢?

如果让你把家庭作坊式的小生意,成功推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那里生根发芽,你能不能做到?

这些在很多人看起来像天方夜谭的梦想,在南通海门的林西村统统实现了。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华侨村”林西村

三十多年前,林西还是个靠政府救济过日子的偏僻村庄。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先后有600多名林西人以开放的姿态、拼搏的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市场打工、经商、创业。三十多年来,林西侨商们的足迹遍布罗马尼亚、南非、纳米比亚马拉维赞比亚智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办起了180多家公司,年创汇逾2亿美元。海内外联动的经商方式,也让林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经营第一村”。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不过,梳理它的发展脉络,你会发现,这个“奇迹”背后,林西侨商们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建带侨建”的引领作用。“党建带侨建 共绘同心圆”成就了林西村富足的今天,也必将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侨商兴起:林西人单枪匹马闯世界

上世纪70年代初,林西村交通不便,地少人多,村民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穷则思变,海门与上海一江之隔,人们早早嗅到市场改革的气息。改革开放初期,林西村人赵嘉芳做绣花枕套卖到上海,发家致富后又带领村里年轻妇女学机绣,点燃了林西村家纺致富的“星星之火”。

后来,林西村门口的叠石桥家纺市场逐渐兴起,大家不用再出去兜售自家生产的家纺产品,反而有不少外地批发商上门洽谈。但到了90年代,林西村人将目光放得更远了:把家纺产品卖到国外去。

第一个敢于走出去的是郁建祥。郁建祥当初带了20包床上用品前往莫斯科碰运气,在那里,他发现老外特别青睐中国产的床上用品,这就是商机。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出国经商第一人郁建祥(左一)与外国人做生意

在莫斯科的生意发展得并不顺利,于是他将战场转向罗马尼亚,并在那里打开了局面,在全村率先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一步。

创业多艰难?最初在罗马尼亚,郁建祥几个人只租了一个小店铺,货物堆满了,大家就轮番睡在店外的马路边。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他们自己做饭吃。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只能靠计算器和罗马尼亚人做生意。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郁建祥(左一)

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靠着林西人敢拼敢闯、不服输的韧劲和灵活的生意头脑,郁建祥和同伴们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从此,他们的名字与“侨商”绑在一起。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作为共产党员的郁建祥,率先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带动一个又一个的林西人勇敢走出去,林西跨国经营的队伍越来越大,第一批林西侨商初具规模。郁建祥还带出了一个100多人的家族式跨国经营团队,当地人称“郁家军”,他们的足迹遍及俄罗斯、罗马尼亚、智利、南非、赞比亚等20多个国家。

林西侨商从林西村走出来,走向罗马尼亚,然后逐步走向世界。

侨商转型升级:村干部带领林西人“广泛撒网”

有郁建祥的例子在前,不光林西人坐不住了,时任林西村党支部书记的蔡云松也坐不住了。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时任林西村党支部书记 蔡云松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我不带头致富,又怎么领着村民致富呢?”蔡云松深谙其中的道理。在承诺乡里“经商工作两不误”的要求后,1997年,身兼村务工作的蔡云松也踏上了赴罗马尼亚“开路”的创业征程。

林西村“党建带侨建”的跨国经营之路迈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和所有到海外经商的林西村侨商一样,蔡云松也经历了无数创业的艰辛。但他从不气馁,也从不忘记作为一名支部书记的责任,他每半年回村里一次,宣传“海内外联动经商”的经验做法。“每次开会,我都会和乡亲们分享出国经商的心得体会、便利条件和注意事项等,鼓励有条件的人走出去”,蔡云松告诉记者。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林西村一大批村民也开始陆续到海外经商。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蔡云松(左一)参加第十次全国侨代会

“当时村里一下子出去了500多人,不过因为大家到的都是罗马尼亚这同一个市场,做的又都是家纺生意,市场很快饱和,相互竞争压价的情况开始出现。”蔡云松说,所幸林西村人很团结,他们很快找到转型升级之路:“先出去的那批人总结经验,告诉后来人哪个产品好销,也积极开拓南斯拉夫、智利等多个国家,避免了内部消耗。”

“抱团取暖”是林西侨商这么多年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蔡云松又在罗马尼亚的林西村人当中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定期向大家宣讲党的政策。一旦同乡们遇到困难,他也会组织党员对经营户们实行援助。蔡云松还在国外组织成立商会,给大家建立起相互帮助和充分交流的平台。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蔡云松(左四)当选世界通商总会罗马尼亚分会名誉会长

就这样“国内国外两头跑”“两边沟通”,蔡云松迅速成为林西第二批侨商的“领头雁”。因为有组织,团结共进,林西侨商做得越来越成功,迅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蔡云松自家的生意也做得很成功,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在罗马尼亚办起工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南通市海门区侨联主席李振东认为,蔡云松老书记当年在国外期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坚持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的同时,经常开展团结互助活动,是海外林西人的“联络员”,更是“主心骨”。

侨商跨越式发展:开展民间外交的“跨国大兵团”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走出去的林西人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是他们头脑灵活,敢拼敢闯,不仅成功实现了跨国经营的转型升级,还逐步融入20多个国家的主流社会,积极展开民间外交,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牵线人,描绘了新时代林西侨商的生动形象。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南通东方巨龙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郁飞是郁建祥的侄子,也是如今“郁家军”的代表人物。20年前,郁飞从罗马尼亚转战智利、南非、尼日利亚等地,从事家纺、百货、家具、建材及地产等生意,开建了5家销售公司、3个批发中心以及25家商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国际贸易格局。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郁飞(前排左一)当选世界通商总会智利分会会长

此外,宣亚标在赞比亚创建商贸城和连锁饭店;郁金把贸易中积累的资金投入实业,办起了工厂,专门生产医疗器械,产品销往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秦金生在南斯拉夫创办进出口公司,经营服装、百货、红酒等多种商品……三十多年后,林西侨商“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将海外生意由家纺产品转向了这么多个行业和领域,拉开了林西侨商全球贸易的大幕。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林西村现任党总支书记惠军绪说,目前郁飞等都是林西侨商中的党员“领头雁”。发家致富后,他们也一直在不断地在教育、扶贫、防疫等方面反哺家乡。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林西村现任党总支书记 惠军绪

不仅如此,林西侨商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在融入当地、助力当地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的同时,与住在国高层交好,架起了民间交往的桥梁,使欧洲、非洲不少城市与南通、海门成为友好城市。

侨商新征程:党建带侨建 继续画好同心圆

走进如今的林西村:道路拓宽了,沟渠清洁了,一栋栋风格各异的精致“小洋楼”“大别墅”建起来了,名车也多起来了……“跨国经营第一村”正声名远扬。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走出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是关键,但是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和指导,走出去的农民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郁家军”二代郁飞这样说自己的体会。

林西村现任党总支书记惠军绪说,3000多人的林西村,前后出国经商的有600多人,目前长期在国外的有200多人。村支部要做的就是“从蔡云松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一任一任干下去,并且要干好”。

惠军绪带领村支部一班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为了改变村里的精神面貌,我们打造了创业楼、为民楼、同心楼(也称同心圆政治生活馆)三个平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逐步转变。同心圆政治生活馆的主题就是‘党建带侨建 共筑同心圆’。这里会对林西侨商海内外致富的荣誉和成绩进行集中展示。我们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个地方,林西甚至南通的海外华人华侨,都能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助力,同频共振。”惠军绪说,村党总支也一直为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亲情服务,包括新时代文明志愿站的“侨心向党”志愿服务,特别是对空巢侨眷、侨属定期上门慰问,为困难者提供一些帮助服务等等。

拳拳向党心 悠悠赤子情③ -“华侨村”林西村:党建带侨建 带出“跨国经营第一村”

2017年,海门市工业园区首个警侨联动服务中心在林西村成立。“在这里,可以直接办理护照等出入境基本业务,最关键的是,无论在地球上哪个角落,当侨商遇到难题尤其是刑事案件时,只要联系这里,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惠军绪说,进入新时代,“林西人”走出去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必将闯出一方更加广阔的天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通讯员 何雯

编辑: 陆威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