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治学」李雪勤等: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程、经验及对当代的启示
李雪勤等: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程、经验及对当代的启示
党建治学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建成文化强国
★★★★★
党的纪律是政党提升组织度和战斗力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保持自身纯洁性,汰劣存优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是以崇高理想和严格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是其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更是党的力量所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正茂,党的纪律建设功不可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并以监督促进党纪执行。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持之以恒正监督肃纪,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书写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建设水平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影响到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深入研究纪律建设对于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内涵及百年历程
为更好地理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梳理党的纪律建设百年历程,进而总结重要经验启示。
(一) 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党的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特定原则为实现特定目标,通过制定党内法规和一般性制度的方式,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从演进历程看,党的纪律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状态,经历了从临时应急到科学规划,从纪法混同到纪法衔接,从零散分布到系统集成,逐渐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过程。当前,党的纪律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制定法,分为六类: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其中,政治纪律是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的规则;组织纪律是规范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廉洁纪律是为确保清正廉洁,规范廉洁用权的规则;群众纪律坚持人民至上,是处理党群关系的规则;工作纪律是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生活纪律是规范党员日常和社会行为的规则。由此可见,党的纪律所规范的内容涵盖党组织和党员的方方面面,是党提升组织度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持自身纯洁性、汰劣存优的重要工具。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新论述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形成了以习近平党建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党内法规为基本载体,以六项纪律为主要内容,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目标的纪律建设新格局。
(二)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百年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处于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并清楚地认识到“纪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党的一大纲领提出了“党的纪律”的理念。党的二大通过的首部 《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会议决议,首次正式提出“纪律”的有关规定,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设专章“纪律”,规定了政治等方面的纪律;二是首次确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建筑于德莫克乃西的中央集权的原则之上”;三是首次提出纪律处罚条款。党的三大党章和党的四大党章在纪律建设上基本沿袭了党的二大党章的规定。1926年 8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首个反腐败专门文件 《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1927 年 4 月,党的五大 《组织问题议决案》 首次提出“政治纪律”的概念,并首次设立监察委员会。然而,监察委员会很快因革命形势恶化而被撤销。党的五大党章对党纪作出系统规定,强调“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1928年4月,毛泽东同志向红军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①。1928年6月,党的六大决定设立审查委员会“监督各级党部之财政,会计及各机关之工作。”党的六大党章指出“严格的遵守党纪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首次规定纪律处分。1938年 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服从”的原则,并针对中央委员会、各级党部作出《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1945年 4月,党的七大再次决定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尽管未能实践,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党的纪检检查机关奠定了基础。党的七大党章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一是将纪律写入总纲;二是首次写入“四个服从”原则,并明确遵守党纪是党员义务;三是设专章“奖励与处分”“党的监察机关”。1948年 1月,中央发布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有效地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和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总体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8年由于处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纪律带有鲜明的战争年代色彩,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没有太多具体实践。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自身建设面临新的考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开始了探索并取得长足进展。1949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纪委,并在县以上党委设立纪委,作为各级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上级纪委在工作上、业务上指导下级纪委,并制定《中央纪委工作细则》《关于加强纪律检查工作的指示》等;二是建立监委。随着形势发展,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的必要性。1949年建立的纪委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1956年9月,八大党章开创纪律建设新篇章,一是强调民主集中制;二是明确党员义务和纪律要求;三是设专章“党的监察机关”,规定了党的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方式、领导关系和工作任务等;四是明确纪律处分规定。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首次规定“中央监察委员会可以派出监察组常驻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开创了派驻体制,是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的重要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先后开展了整风、整党和“三反”运动,以严明的纪律有力整顿了党的作风。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高饶事件”定性,把加强政治纪律作为首要任务,对危害党的团结统一行为进行严肃斗争。然而,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党的纪律建设和纪检工作全面停顿。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纪检机关和纪律建设才得以恢复。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基于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重新构建了党的纪律基本框架,持续严明党的纪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成立中央纪委,并将“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作为根本任务。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秩序。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要求,“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并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为此,党中央要求研究制定量纪标准、纪检工作条例。1988年3月,中央纪委组成首部条例起草小组,着手相关工作。此后,经过9年的反复调研、征求意见和修改,终于在1997年2月27日,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1997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共13章172条,规定7类纪律:政治、组织人事、失职渎职、经济、侵犯党员权利、道德和社会管理秩序。这是党的历史上首部纪律处分条例,解决了有规可依和量纪标准问题,标志着党的纪律建设进入规范化、科学化阶段。随着形势发展,尤其是国企改革加速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2003年12月31日,中央发布第一次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共15章178条,调整为10类纪律:政治、组织人事、廉洁自律、贪污贿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财经、失职渎职、侵犯党员和公民权利、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妨碍社会管理秩序。此次修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试行近7年的经验,顺应了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贯彻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的建设理念,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规范了党纪处分决定执行程序,有效解决了党纪处分决定难落实等问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全面完善时期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明党的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重要论述,为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根本遵循。这一时期,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使命,党的纪律准则不断完善,关键法规快速迭代,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2015年10月8日,中央发布第二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共11章133条,调整为6类纪律: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纪律,突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特点。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018年8月26日,中央发布第三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8),共11章142条,体例布局不变。一方面,增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维护”等内容,体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要求具体化。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和使命引领相结合,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及时固定下来,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和针对性,释放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2023年12月23日,中央发布第四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3),共11章158条,体例布局不变。此次修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进一步加强纪法衔接,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二、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经验
回顾党的纪律建设百年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自始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并开展了大量地实践,不断探索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纪律建设之路。重温这段曲折历史,能帮助我们从中汲取重要的经验。
(一)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高度重视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特征之一。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之初,除了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一无所有。因此,必须以严明的纪律提高政党的组织度和战斗力,并保持纯洁性,才能确保在与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在实践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以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在扬弃中逐渐发展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政党建设理论和技术。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规定所有盟员要“严格保守同盟一切活动的秘密”。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早期共产主义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进而提出一些指导性论断“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是资产阶级最害怕的。”“我们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秉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而发展出一整套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理论,指出“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要“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1919年,俄共(布)章程规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和一切党组织的首要义务”。中国共产党是以列宁主义建党理论和技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始具有极高地组织度和纪律性。可以说“纪律”融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因之中。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到巴黎公社诞生,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夺取全国政权到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历史和实践证明,严明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和纯洁性的保障,也是不断取得胜利的保障。
(二)纪律建设是开创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严明纪律是党的政治优势。纪律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发展——在执政前的革命时期,没有严明的纪律,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在执政后的建设时期,没有严明的纪律,党就不能领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伟大成就。从1921年到2023年,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风雨引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山河破碎到国家统一,从积贫积弱到国强民富。回望过往百年历程,党的纪律建设功不可没——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展望新的百年征程,只有持续加强纪律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的能力,才能永葆先进和纯洁,才能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伟大的事业要求党严明纪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最高领导力量。严明纪律既是党确保战斗力和纯洁性的需要,更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是拥有9804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并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中国实现长期执政。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通过严明纪律加强了党的团结统一,探索出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成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三)纪律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纪律建设历程中,党的历任领导人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思想确保了党的纪律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论断提振革命必胜信心。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恢复发扬党的作风中的纪律传统,他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他强调“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陈云同志有针对性的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面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胡锦涛同志指出“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他强调“遵守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一百多年来,正是这些具有深刻政治洞见的重要思想,不断指引着纪律建设的发展方向。
(四)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
纲领是指引前进路线的旗帜,人们是通过纲领来认识政党的。毛泽东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形象地讲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维护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是纪律建设的首要的任务。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必须严格遵守。1978年12月,中央纪委恢复重建后就把维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路线放在突出位置。此后,中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对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向前延伸,但中心思想始终不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是全党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根本政治保证。通过发挥纪律的行为规范功能,中国共产党极大地提高了组织能力,并保证行动一致,进而确保纲领路线得到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新时代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现阶段就是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五)纪律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通过严明纪律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百年相承的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纪律建设的核心要义。自二大党章首次提出党员服从纪律的要求,到党的五大提出“宜重视政治纪律”,再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服从”,都清楚表明纪律建设的核心要义自始就是强化中央权威。改革开放后,中央先后制定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新时代以来在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着力突出新时代严明政治纪律的核心要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纪律建设始终不变的核心要义。百年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在团结统一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例如,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针对“高饶事件”的《决议》强调“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党中央的团结和威信。”中央查处的陈希同、陈良宇等人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周永康、薄熙来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等。都是典型的不守政治规矩、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具体表现。对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年以来,党中央正是以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抓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当代启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党的纪律建设百年壮阔历程,不但使我们汲取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纪律建设必须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中央重大决策是关于“党和国家战略”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党和国家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化。因此,纪律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新时代,纪律建设始终紧紧围绕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服务于大局全局。例如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确保贯彻中央战略意图;建国后开展“三反”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坚决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新时代以来,各级纪委将推动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放在严明政治纪律的首要位置,全面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可以说,纪律建设贯穿党的百年历程,虽然各个时期具体工作任务有所侧重,始终不变的是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二)纪律建设必须健全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先决条件是有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共产党自始就注重以建章立制推进纪律建设。首部党章全文约2400字,专章“纪律”就占700多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党建规律,根据时代要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补齐党内法规短板,密织制度笼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当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了层次分明、全面覆盖、权威高效“1+4”基本框架。其中,党的纪律已经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规定,以《准则》为基本规定,以《纪律处分条例》为底线,以其他有关党内法规为具体规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各有侧重的基本框架,实现了有章可循,有纪可依,有效管用。
党纪严于国法,两者相辅相成。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包括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是依据党章党规党纪管党治党;依法治国就是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经过纪律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长期实践探索,逐渐发展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纪法理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在厘清党规、国法边界的同时,不断加强纪法衔接,实现了纪法协同发展。一方面,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决定了党纪严于国法,且具有溢出效力。因此,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相辅相成,才能更有效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纪律建设必须健全完善党的纪检工作体制
党的纪律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动态过程——既有成文法规,也有政治惯例,既有制度建设,也有纪律执行。因此,不断健全完善党的纪检工作体制是加强纪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纪检机关是纪律建设的组织保障。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设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关保障党的纪律贯彻落实。早在1920年,俄共(布)就建立监察委员会,并由“受党的培养最多、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最能严格执行党的监督的同志组成”,监督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党的五大上,首个中央监委应运而生;建国后,党先后建立纪委、监委系统;改革开放后,纪委系统恢复成立,并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行纪检监察合署体制;新时代以来,纪检机关实施“三转”,纪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构建新的纪检监察体制。新时代、新体制保障纪律检查工作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发展。
纪检干部队伍是纪律建设的人才保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纪检干部是党纪的执行者,是党的忠诚卫士。中央纪委恢复成立之初,时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同志就对纪委人员提出严格要求——“纪检干部要像保健护士,自己要健康。不能带着病、带着细菌做保健工作!”自此,中央纪委高度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并在历次全会提出明确队伍建设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接受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做遵纪守法的标杆。
(四)纪律建设必须坚持严格执纪
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纪检机关只有将纪律执行到位,才能把严明纪律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监督是纪检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执纪的基本形式。革命战争年代的谢步升案、于都事件、肖玉壁案、黄克功案;建国初期的“刘、张案”,都彰显了我们党一贯执纪必严的风格。新时代以来,纪检机关不断强化政治监督,以严明政治纪律切实提高治理效能。一是聚焦政治问题和政治偏差开展监督检查,着力解决“七个有之”等严重政治问题。二是将政治纪律寓于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具体化、精准化全过程,使政治纪律成为“高压线”。三是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四是以政治监督统领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引领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五)纪律建设必须注重党纪学习教育
党的纪律是面向全体党员一视同仁的行为规范。一名党员从宣誓入党之时起,就要主动对自身进行一定程度的“权利限缩”,同时按党章有关要求进行“义务增持”,并且做到义务优先于权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提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要求的“纪理”。同时,我们党也不搞“不教而诛”,而是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党纪学习教育使全体党员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1997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发布后,中央纪委以案件为素材拍摄了条例宣教片,作为全体党员学习党规党纪的辅助材料。2003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后,中央纪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知识竞赛。新时代以来,2015年、2018年《条例》修订后,中央纪委都组织开展了相关学习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增强纪律意识。2023年,《条例》发布后,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明确要求,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2024年4月,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要求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才能使遵规守纪的意识内化在心,外化于行;只有时时保持纪律意识,才能有效做到自我约束,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行动,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余论:党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党的纪律建设的壮阔历程清楚地表明,严明地纪律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纯洁性和战斗力的组织“密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依靠铁的纪律壮大了自身,赢得了民心,夺取了江山,建设了新中国,开创了新时代。当前,中国共产党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正踏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始终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和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持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展望未来,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挑战越艰巨,就越要严明纪律。党的征程未有穷期,党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王冠、李雪勤,其中李雪勤系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央纪委研究室原主任】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李雨凡;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程子茜
长安街直播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