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一网三联、信用赋能”闯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一网三联乡村治理体系)
如何通过信用这把“金钥匙”推动乡村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桓台县按照“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要求,深化拓展“党建 网格”工作,全力织好村级党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充分融合“一张网”,做实干部联村组、党员联农户、积分联奖惩具体措施,探索实践“一网三联、信用赋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桓台模式”。
近日,记者在桓台县起凤镇乌南村看到,村民们利用编织好的草编工艺品,兑换个人信用积分和草编原材料。据了解,乌南村在发展草编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并探索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围绕草编特色手工艺,建立起“原料提供-成品回购-积分兑换”的循环信用模式,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提升了群众致富增收、乐于奉献的积极性,让信用这一“新变量”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桓台县起凤镇乌南村党支部书记魏麦芳:现在已经把草编和信用体系结合起来了,环境整治、各项村务,只要积极地支持村委的工作,咱在供应原材料上会优先考虑。做到一定标准,一定的订单数量,再额外增加奖励,这也算是一个激励政策。
今年以来,桓台县成立桓台县社会信用中心,搭建信用平台,各镇(办)相应成立分中心,全面推行信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五进”工程,在原有“自治、法治、德治”基础上,植入了“信治”,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围绕如何制定积分标准、如何做实积分运用、如何发挥积分作用实现突破,桓台县委组织部联合桓台县社会信用中心组织开展“一网三联、信用赋能”巡回宣讲活动,通过标准化推进信用积分考核,发挥典型村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推动“一网三联、信用赋能”提质扩面增效,让群众通过“信用赋能”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
为丰富信用积分应用“新场景”,桓台县打出爱心长者食堂、爱心超市、爱心基金的“组合拳”,让信用成为每一个桓台人的“通行证”,最终让守信的人得实惠、享荣誉。同时,推动积分奖惩与乡村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在治理成效上创造出“新可能”,用“积分”凝聚乡村治理的“正能量”。通过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引领、党员为核心、群众为主体的精细化网格治理体系,把党员日常管理、群众行为规范从定性变定量,推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提升、群众共建共治热情明显高涨。
桓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耿庆杰:桓台县将社会信用体系,与“一网三联”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在积分标准制定、积分作用发挥等方面改革创新,把群众日常表现通过信用积分来体现,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一网三联 信用赋能”既“联”起了党群关系,又“积”出了共治活力。(耿婷婷 张景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