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擦亮吴地“老字号” 绘制党建“新地图”(吴中区地标)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新工程”,压实“重任务”,通过“晚晴启航”党建品牌组织凝聚起一批“老字号”,坚持示范、专业、人文方向上走在前列,助力绘就新时代新高度的吴中离退休干部党建“新地图”。
示范型“老字号”,助力吴地党建地图新高度
苏州吴中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打造吴地“老字号”先锋模范地图,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六好”示范支部榜上有名。深入实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实施“千名银发头雁培养计划”。持续推进“标准 示范”建设,培育一批区级示范支部,先后有一个党支部获评“江苏省‘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三个党支部获评“苏州市‘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
“四强”型带头人影响广泛。自实施“银发头雁培养计划”以来,着力打造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奉献精神强、作风纪律强的“四强”型支部带头人队伍,蔡正信、沈学群、顾玉林3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获苏州市首批“四强”型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示范”阵地带动引领。依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区老干部大学,通过联建共享方式,着力打造“晚晴启航”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阵地,力争通过示范引领,把老党员驿站、服务中心、老书记工作室打造成老干部党建引领示范基地、老干部志愿团队孵化基地、老干部组织活动服务基地。
专业型“老字号”,助力吴地党建地图新传承
苏州吴中区加快“银发智库”建设,全面打造信息化水平高、公益效果好、志愿活动丰富的吴地“老字号”传承地图。
“微讲堂”开办有力有序。首创“晚晴微讲堂”公众号视频专栏,设置微党课、微故事、微科普等子栏目,由党校、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等退休干部从专业角度讲解党建、法治、消费者权益、环保等方面问题。
“微公益”开展有为有效。“晚晴吴中”慈善关爱基金,是吴中老干部弘扬爱心、发挥余热的点睛之作。三年来,“晚晴吴中”慈善关爱基金累计收到爱心善款共计50万元,内容涵盖医疗救助、助学助老等,惠及困难群体、困境学生等150余人。区“晚晴风华艺术团”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累计公益演出20余次。
“微志愿”开展有声有色。吴中区“老干部医疗志愿团队”走进村、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25场,吴中区“政法五老志愿团队”协助社区开展帮扶教育工作,累计走访420余人,“面对面”宣讲10余场,把“老字号”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各个方面。
文化型“老字号”,助力吴地党建地图新内涵
苏州吴中区围绕离退休干部“银发生辉”工程,开展银龄聚才寻访,打造吴地“老字号”文化内涵地图。
增添“有思想”的“老字号”。近年来,苏州吴中区先后成立“区老干部文学社”“晚晴讲师团”“晚晴吴中智库”“晚晴风华读书会”等团队协会,联合各地各单位举办“传承‘两弹一星’奉献精神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主题教育、“走基层送党课”、邮展、现代京剧演出专场等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课、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晚晴风华读书会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四星级’阅读组织”。
提升“有温度”的“老字号”。苏州吴中区精心谋划“五送助发展,银发当先锋”服务基层专项行动。邀请首任区委书记讲述吴中故事,举办“薪火相传话廉政”“千场党史报告进校园”等活动,助力培育时代新人。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举办迎新春、元宵猜灯谜、粽情端午等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节日的温暖。
打造“有品质”的“老字号”。苏州吴中区开展首届最美志愿服务团队和第6届最美老干部评选,共评选出8支最美团队和9位最美个人,并通过公众平台宣传推送,在全社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吴中区委办退休干部葛家午获评苏州市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税务局“税月银辉”团队获评苏州市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
苏州吴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吴中区将继续通过建强示范型、专业型、文化型“晚晴启航”党建品牌塑造,积极探寻建成“老字号”的政策同心圆、能量充电站、信用蓄水池的最优路径,激发出最强大的银辉力量,诠释新征程上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老干部工作吴中新实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季予希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