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丨南彩镇“1234”工作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顺义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统筹做好“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三篇文章,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各镇(地区)党委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实施路径,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顺义组工”特开辟专栏,分享各镇(地区)党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做法,今天分享的是“南彩镇‘1234’工作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南彩镇始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探索“一条主线”“两个增收”“三条路径”“四管机制”“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法,从组织引领、产业振兴、人才培育、文化强镇、环境提级五个方面纵深发力、多元联动、凝聚合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一、围绕“一条主线”,切实抓牢抓实基层党建
强化组织领航。打造以河北村全国文明村为引领,以水屯、小营等5个特色村为示范,带动20个村全面整治的“典型引路”工作体系,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开展“出彩南彩”系列活动,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争创品牌,推进基层党建擂台、集体经济发展竞赛、民生建设微创新、基层治理新改革,推动形成支部各具特色又争先创优的鲜活局面。
强化思想引航。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创建“箭杆河边党旗红”党建文化品牌,打造党员学习实践基地、党建文化基地,吸引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激发组织内生活力。
强化廉政护航。实施制度建设年,完善招投标、村级财务等各项制度30项,从源头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创刊《廉政南彩》,完善村(居)廉洁监督室“双闭环”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严在平时、管在日常,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促进“两个增收”,夯实打牢经济发展根基
抓规划优布局,促进产业增收。统筹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一盘棋”,坚持向规划要空间,高质量完成镇域规划编制,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引领和支撑。坚持向转型要效益,加快推动中科智汇工场与曲美家居合作,引入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长久物流、北方开关厂原址腾退改建,启动15万平米新型产业承载空间及5万平米集租房建设,加快镇域产业提质增效。
抓改革优载体,促进集体增收。创新集体土地统筹利用,注册成立集体土地联营公司,镇域内2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股东全部自愿加入。实行“两级运营”模式,依托联营公司培育优势产业、集聚创新项目,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及建筑规模指标收益,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三、打通“三条路径”,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实施青蓝结对,共促干部成长。组织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分别与机关青年干部、35岁以下“两委”干部结对帮带,制定目标任务书,开展业务大练兵、青蓝讲坛、每月一题等系列活动,鼓励帮带导师在经验方法上“传”、在攻坚克难时“帮”、在沟通协调时“带”,切实促进青年干部快速成长。
开展春雁行动,吸引人才返乡。开展“春雁行动”青年人才回归计划,组织29名南彩籍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到镇政府、村委会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为家乡发展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将实习考核成绩优异者纳入镇重点人才培养库,强化人才储备。
选育后备人才,锻造干部队伍。制定《南彩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强化村务工作者、村务助理员培育锻炼,制定考核管理办法,组织业务技能培训,从“引、育、管”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有效充实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
四、深化“四管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长效难题”
聚焦“管人”,在人口倒挂村推行物业化管理模式,强化出租房屋专业化管理,人员精细化服务。开展“出彩南彩人”模范评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镇域、村域形成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聚焦“管地”,引导各村积极回收集体土地,结合“创无”整改不规范合同120份,促进集体增收1000万元。用好用足上级政策,完成整改复耕4378亩,有效壮大村庄集体经济。
聚焦“管房”,健全完善宅基地建房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出台《南彩镇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实施方案》和8个配套制度,从源头规范建房秩序,降低涉宅基地难点诉求。
聚焦“管环境”,用好“热线 网格 创城”机制,在河北村、水屯村、小营村试点创新“一格多员、一员多责”“大网格”管理模式,培养村民爱护环境的新风尚。开展“百场村晚倡新风”秋季“村晚”活动,营造和谐邻里、唱响文明新风,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