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心驿站”党建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社区党建项目)
社区“安心驿站”党建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社区党建项目)
社区“安心驿站”党建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精神,推动社区建设顺利发展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快速高效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经研究决定,在中心城区实施“安心驿站”党建项目,结合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不断加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层级帮扶,分级管理、会商协同、高效处置”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工作看得到、群众困难帮得到、治理问题办得好”的工作目标,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服务对象
1、第一类服务人群:主要是居民群众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重症残疾人员、在党五十年以上的老党员等特殊群体。在社区党组织书记直接领导下,社区专职网格员、微网管家开展“时常见”活动,通过不间断上门走访慰问和看望,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把党的特殊关怀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中。
2、第二类服务人群:主要是居民群众中的低保户、残疾人员、退休老党员等群体。由社区居委会分管组织、民政、残联、老年工作人员、微网格员开展“每周见”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干群面对面工作,定期开展入户走访,近距离了解管理对象思想动态,及时掌握管理对象的生活状况,协调处理管理对象生活困难问题,建立台账,开展关怀帮扶工作,推动关怀帮扶工作全面落实。
3、第三类服务人群:主要是居民群众中的重点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涉邪人员、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信访人员等群体。由社区居委会分管综治人员、驻社区民警、协警、专职网格员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开展“定期见”,关注他们思想动态,了解生活情况,及时掌握稳控信息,加大对管理对象的思想疏导和稳控工作力度,解决他们生活、就业等问题,全面做好稳控工作。
4、第四类服务人群:主要是居民群众中的在职党员干部、社区党员、社会团体协会骨干成员等群体。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领衔开展“活动见”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发展共治基金”的聚集效应,鼓励争当志愿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城市创建、环境整治、物业党建联建、红色驿站等工作中的作用,依靠他们的职能作用解决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民生问题。
5、第五类服务人群:指社区普通群众,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两委”成员、专职网格员、下沉社区的职能单位干部、社会团体志愿者,开展“会商见”活动。通过“码上办”受理信息平台、“红色驿站”、“党群网格服务站”、“先锋骑士”收集群众意见,召集各阶层、各职能部门召开“共驻共建”民主协商会,按照“码上办”流程予以解决群众诉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引导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组织处理居民群众困难问题,做好关怀帮扶。
三、主要内容
1、建立“安心驿站”机制。
2、推动社区服务端口前移。
3、建立“码上办”处置流程。
4、深化“双进双服务”活动。
5、建立快速应急志愿者队伍。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按照“五层分级服务法”的要求,对五类人群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初步建立“安心驿站”工作机制、制度,建立“码上办”处置流程。
(二)建立联系阶段:
按照分类要求,“五类人员”与服务人员建立帮扶关系。确定参与“安心驿站”民主协商主要人员名单,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三)正式实施阶段:
建立和完善“党员红色驿站”、“党群网格服务站”等各站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将县直干部、“第一书记”、社会组织志愿者有组织的下沉到基层第一线,通过“安心驿站”切实解决社区建设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四)考核验收阶段:
从硬件设施建设、机制的建立完善、开展活动的成效、群众的满意度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纳入社区年终考核范围。
(五)总结表彰阶段:年底
对开展“安心驿站”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纳入考核总分。对表现优秀的县直单位个人向县委组织部予以推荐。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超前工作,提高管理能力。
3、强化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
(全文约3000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