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院:以坚强党建引领一流材料学科建设(以党建促学科发展)
五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加强组织引领,发挥组织效能,优化组织体系,打造组织文化,深化组织建设,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材料学院以坚强党建引领一流材料学科建设”入选湖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评估十个典型案例之一(学院唯一)。
加强组织引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材料学院党委认真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修订完善学院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贯彻。进一步规范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博士后进站等工作程序,严把政治关。
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学习传达、研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工作作为学院党政联席会、党委会第一议题。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全体院领导班子前往江西永新开展实践调研。全体党政班子成员担任本科新生班级第二班主任。每位院领导负责学院使用管理的1-2个楼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整改台账,通报督促整改。
党政领导班子考察调研永新智能制造产业园。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力加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新闻稿件审核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网站安全建设。着力办好“红珊瑚”微信群等党建思政平台和“岳麓材料论坛”系列学术平台,成为学院教师思想、学术交流的主阵地。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力加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新闻稿件审核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网站安全建设。着力办好“红珊瑚”微信群等党建思政平台和“岳麓材料论坛”系列学术平台,成为学院教师思想、学术交流的主阵地。
发挥组织效能,抓好人才培养中心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获批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全国50家,材料学科2家),2021年以优秀结项。《“三全育人”改革中二级学院全员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等10个项目获省教改立项。实施学院新版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推行小班研讨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制定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及考核细则,2022年起院领导、院长助理每人带头联系一个新生班级,实行双班主任制。开展新进教师教学集体试教活动、教育教学沙龙,举办学院首届教师讲课比赛,朱家俊老师获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湖南省一流课程5门、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银奖1项、铜奖1项,省级10奖项10项,其中一等奖(金奖)3项。获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奖项85项,其中一等奖9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19篇、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9项。校级规划教材立项6部,校级高水平通识选修课立项2门。本科生升学率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居全校前列,到世界和中国500强等企业就业比例提升至60%。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组织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培训磨课。
组织学院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集成光电材料与技术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面向片上集成半导体纳米结构光子学中德联合实验室、湖南省集成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湖南省清洁能源材料及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主办、承办第十四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中德纳米光子与光电集成双边研讨会、第十二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第一届国际先进医学工程大会、2022全国碳基材料产业发展高端论坛、2023湖南碳基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一批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天马材料论坛”“岳麓材料论坛”等系列论坛104期,邀请两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报告150余场。
中德纳米光子与光电集成双边研讨会现场。
第十二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研讨会会议现场。
第十三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圆桌论坛现场。
第一届国际先进医学工程大会会议现场。
2022全国碳基材料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会议现场。
优化组织体系,筑牢学科建设战斗堡垒
党政领导班子多次专题研究材料学科建设工作,组织各系教师分别开展学科方向凝练,出台一系列支持学科建设工作方案。举办教师教学系列午餐会、新开课教师试讲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开设工程应用课程,探索二级学院全员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
数学院肖萍老师做客教师沙龙。
进行新开课教师试讲。
行业专家杨军为本科生授课。
坚持对标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扎实开展“学科建设年”工作,聚焦“四个面向”凝练学科方向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的科研,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培养关键电子材料、金属材料、先进炭材料学术带头人,积极打造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先进材料及其工程化应用协同创新战略合作,与湖南华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建设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省长株潭标志性工程计划项目、湖南省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AM、JACS等专业领域顶级期刊3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光召科技奖、创新团队奖各1项。2021年湖南省十大基础科学攻关项目中,学院承担了“高性能碳纤维、硅基量子点激光器”2个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共计超过2.24亿元,先后孵化了多家科创公司。2021年,材料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是学校第3个进入前1‰的学科。目前,材料科学自然指数排名全球32位。
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打造组织文化,培育学科建设教师力量
坚持正风铸魂,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构建起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师德养成相结合、党建引领与典型示范相结合、正向激励与惩处问责相结合的师德师风长效工作机制。举办教师午餐会、形势报告会,强化教师聘用、年度考核、评优奖励、职称评定、高层次人才项目推选及干部选拔等环节的师德审核把关。
潘安练教授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刘洪波教授获第十七届中国炭素杰出成就奖。于涵宇老师疫情期间开展“云上就业指导”,作为全国辅导员唯一代表受邀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荣获全国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湖南省首届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于涵宇辅导员工作室获评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湖南省首批高校辅导员综合发展工作室。王建锋教授荣获“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胡望宇教授负责的“极端条件材料模拟研究中心”荣获“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潘安练教授(右)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
于涵宇作为全国辅导员唯一代表受邀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坚持守正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高质发展。修订教师岗位职责,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成效作为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的首要指标。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制订《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编印学科课程思政素材库,获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项。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筑梦周末学校”已连续10年为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展情感陪伴和学业指导。编印《晨读经典》,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用传统文化为学生润德修身。
坚持人才强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成立人才工作小组,扩大引才宣传辐射面,全面推进“以才引才”,制定学院《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试行)》,加强与人才精准对接,积极提供人才申报“一条龙服务”。举办青年教师沙龙,构建“以老带新”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围绕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中的问题展开交流,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精准指导。出台各项措施,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青年教师领航计划”,获学校基层党建活力提升计划立项支持。五年来,学院先后引进青年教师36人,目前学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79人,他们中有19人成功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30余人次获得各类省级人才称号,一大批年轻教师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坚持共享发展,服务保障条件逐步改善。新增天马实验楼、两山一湖中区2-4栋、研究生院地下车库等办公、实验场所约5400㎡,推进后湖材料大楼建设,协助创新港新校区规划建设,完善公用房屋资源管理、使用及调配机制,积极保障引进人才用房。大力整合学院资源,承担学校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建设任务,支持建设炭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院级科研平台。
入驻两山一湖中区2、3栋新院楼。
深化组织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五年来,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思想理论武装不断强化。推进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组织教职工赴井冈山、遵义等开展实地研学活动,到岳麓书院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4个教工党支部赴白水洞村开展结对帮扶。
赴江西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地研学培训。
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夯实。深入开展“组织建设年”工作,结合学科建设,依托科研方向设置党支部。同时推进学院与龙头企业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教职工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全面实施教职工党员亮身份、学生党员寝室挂牌工作,开展教职工党员“为师生办一件实事”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师支部与龙头企业开展支部联建共建行动,教工党支部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研究院支部、株洲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支部等开展结对活动。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刘海蓉、彭坤获评省高校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刘海蓉获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大教师党员发展力度,重视从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发展教师党员4名、学生党员443名,超额完成任务。刘继磊教授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唯一的新党员典型代表。
刘继磊教授作为新党员典型代表接受湖南卫视采访。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强化正风肃纪,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一章程两准则三条例”和反腐倡廉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完善“三公”经费管理等规章制度,驰而不息反“四风”。接受学校党委巡察。严格执行党务、院务、财务公开制度,连续三年获“院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
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凝聚发展力量。把统战工作做成特色亮点,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开展与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结对子·心连心”等活动。潘安练教授当选政协湖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牵头建设我校首个湖南省政协委员工作室、湖南省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工作室,协办2023年湖南民进科教创新论坛。胡望宇教授受聘为湖南省政府参事,陈江华、潘安练、胡望宇等民主党派人士被列入“百千万党外人才计划”。王祖勇任致公党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海蓉受聘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南民进政协委员工作室在我校揭牌。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习编辑:石佳璐
责任编辑:余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