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号”助力震后救援,珞珈山街道瞄准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北斗产业链党建联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雅婷 张苗)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为迅速掌握灾区情况,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紧急调度“武汉一号”(珞珈三号02星)卫星,于1月9日飞临灾区,拍摄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高清图像,覆盖地震核心区域。这些高分辨率图像展现了灾区及周边地区的受灾细节,为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位于震中正南方1.5km的塘仁村与灾前的卫星影像对比,可以看到应急帐篷,塘仁村中间有部分的建筑损毁。“武汉一号”卫星2025年1月9日采集。 通讯员供图
“武汉一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为城市定制的专用光学遥感卫星,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卫星抓总研发方是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龚健雅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其常态化测运控工作则由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自2024年5月21日成功发射以来,“武汉一号”已实现了对武汉市的每日过境观测,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力。
集聚科创资源:珞珈山街道加速成果转化
“武汉一号”卫星在此次灾后救援应用的背后,是珞珈山街道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付出诸多努力。作为中科•武大智谷建设主要区域,珞珈山街道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和中科院两大国家科研院所优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布局小洪山科学城、珞珈北斗创新港等产业空间,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6位北斗领域院士、中科院精测院原子钟技术等科技资源在此落地转化,同时云成卫星、开普勒、鸣飞伟业等北斗应用企业在街道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产业项目的快速转化。
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远征介绍,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武汉大学宇航院科研团队和技术积累成立。因看好武昌区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2年公司落户于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嘉嘉悦大厦。
党建引领创新:探索北斗产业链党建联盟
面对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成果转化的迫切需求,珞珈山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楼宇综合党委和理事会为依托,持续打造“白领科学社”品牌,积极探索成立北斗产业链党建联盟。
2024年8月,武昌区委组织部、科经局等一行到武汉大学宇航院进行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武大宇航院、武大北斗相关研究以及云成卫星在北斗产业链中的定位和作用,交流探讨北斗产业化的相关信息。同年11月,珞珈山街道积极落实“零号员工陪伴成长”行动,为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街道与企业间的合作,推动辖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2024年8月,武昌区委组织部、科经局联合珞珈山街道走访调研武汉大学宇航院。 通讯员供图
2024年11月,珞珈山街道开展“零号员工陪伴成长”行动,街道领导走访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通讯员供图
2025年,珞珈山街道计划通过整合资源、加强规划,促进凝聚、培育自治,优化服务、打造品牌等一系列举措,链接辖区北斗领域各类市场主体,探索实施“北斗产业链红色引领计划”,以组织串链、同心聚链、思想强链为工作路径,构建紧密的合作交流网络,实现资源在产业链上的高效聚集与精准对接,让珞珈山成为全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下一步,珞珈山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在珞珈”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为统战力量的重要作用、创新北斗产业链宣传推广方式,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助力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