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名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江西省莲花县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全红县”,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引兵井冈的决策地,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近年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因村制宜、逐村施策建设红色名村,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已打造32个主题鲜明的县级红色名村,其中3个入选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6个入选省级红色名村。

以强基为引领,建强红色名村建设组织体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强大优势。紧密结合红色名村建设实际,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政治属性,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健全经常性推动机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红色名村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从顶层设计上统一谋篇布局。逐村编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等细则。推动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将“王佐支部”蕴含的新时代现实价值与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创新开展新时代“王佐支部”创建活动,有力推动红色名村成为党建“三化”建设示范村。完善村干部队伍建设机制。选优培强村两委班子,完善激励机制,制定村干部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充分调动积极性创造性。

以铸魂为导向,创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机制。立足村庄特色,深入挖掘红色史料,讲好红色故事,强化遗址遗迹保护,让红色文化看得见、记得住、传得下。保护与传承并重。推进全县红色保护利用的统筹规划、连片保护、整体展示、示范引领,修缮一支枪纪念馆、甘祖昌旧居等红色旧址,收集整理红色故事,建设村级红色陈列室、村史馆。标准与特色齐备。围绕红色名村建设规范要求,选取第一批红色名村建设试点村,完善建设标准,形成既有统一模式,又有各自特色的红色名村建设新格局。点线与片面集聚。着力推进“一课一景”工程,研发红色党课,建设红色景点。构建以甘祖昌干部学院为龙头、特色红色教育基地为支撑、重大红色历史行经路线为脉络、红色名村为载体的立体式红色教育体系,吸引省内外党员干部来莲接受党性教育。

以赋能为内涵,探索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以红色名村为切入点,探索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切实打通服务凝聚、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党员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多功能服务平台。积极整合各部门资金项目资源及基层党建示范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推动红色村建设效益最大化,构建集党建、红色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做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文章。坚持将红色名村建设作为助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以红色培训为切入点,重点打造沿背红色培训小镇等一批红色旅游点,构建集“学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色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以提质为路径,深化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将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打造安居乐业红色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两促进、双提升。推进村庄规划科学化。坚持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对全域乡村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等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框架,红色名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推进乡村建设实效化。将红色名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紧密结合,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逐步从“摆脱脏乱差”向“追求乡村美”转变。推进基础设施均衡化。结合部分红色名村地处偏远、基础较弱的实际,不断提升水电道路、通讯网络等基础配套,完善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项目。

以增效为目标,健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把红色名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划网格,实现服务面对面。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根据红色名村具体村情,划分网格责任区,在网格上建立党建服务点,制定常态化入户走访、“点对点”联系帮扶等制度。强机制,引领文明新风尚。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修订完善新时代村规民约,建立道德红榜评选机制、家风传承长效机制,家风民风乡风更加向善向好。建载体,法治深入群众心。成立普法宣传队,聘请法治辅导员,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行政村担任法律顾问,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