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看“浙”里丨温州:党建联建,绘就浙闽边界“同心圆”
编者按: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村与村抱团、村与企结对……眼下在浙江,党建联建如同一条条红色纽带,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串在一起,发挥了1 1>2的效果:组织建设更加有力,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村庄发展蒸蒸日上,群众日子更加红火。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党建联建看“浙”里》专题,亮晒各地实践做法。
早上7时,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农户陈思仲拿出手机简单操作后,数字化鸡舍里饲料自动播撒而出,“跑步鸡”沿着山坡奔跑追食,不断刷新“步数”。
在彭溪和福鼎市叠石乡等浙闽边界22个村庄里,有620多户农户和陈思仲一样,参与“跑步鸡”农创项目。陈思仲说,几年来自己认养了1200多羽鸡,累计增收4万多元。
浙闽农户养殖“跑步鸡”、种植栀子花。
泰顺多个乡镇、村社毗邻闽北地区,受交通区位影响,浙闽边农民增收渠道一直不多。2018年以来,当地以彭溪镇为主,拓展和延伸浙闽边省际党建联建服务内容与形式,破解了这一难题。
为助力边界农户增收致富,彭溪镇联合边界村22个党组织,与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康鸿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农创企业打造浙闽边农创客创业园等平台,联建项目龙头企业负责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打破边界村发展的区域壁垒,联建单位还整合了边界村毗邻土地资源,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浙闽边农创园展示优质农产品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一起跑,大家一起富,才更有意义。”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平冬告诉记者,目前创业园已吸引企业26家、孵化项目27个,“跑步鸡”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据介绍,依托农创客创业园,联建成员单位可通过培训、供销等举措帮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收入渠道。
在浙闽边界党建联建的推动下,山区农产品从闲散贱卖向品牌售卖、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跑步鸡、冷凝皂、香菇寮白毫等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显著提高,年产值从2019年的0.8亿元增至现在的2.8亿元,联建村群众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对于后发的山区边界乡镇来说,党建联建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彭溪镇党委委员张茜说,联建单位互动交流多了,边界治理盲区就少了。
据介绍,针对省域边界“两头不管、两头难管”问题,联建党组织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协调两地公安部门在边界村和关键站点建立“浙闽边联调中心”“分水关铁盟警务室”等共治共管服务处,推动跨省调处矛盾纠纷,让跨省矛盾从“闲事”变成“家事”。
浙闽两地村干部、民警调解两省车头村矛盾纠纷。
“有了党建联建以后,民事纠纷显著减少。”泰顺县彭溪镇派出所所长张衡告诉记者,该所管辖的车头村与福鼎市叠石乡车头村共用村名,两地仅一溪之隔,过去因属地管理限制,常出现村民这边山头闹完事就跑去界外的现象,滋生不少边界矛盾。
这些年,依托党建联建,浙江的彭溪镇和福建的叠石乡每年跨省互派6名村干部到边界村挂职党组织副书记,集结整合浙闽边界22个党支部力量共同参与治安管理和矛盾调解,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协作开展处置,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各自单干到跨省协作、从单方治理到联动共治,两地在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中将“县域边缘带”转变成“省际活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