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2月20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应全面把握新兴领域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凝“新”聚力、齐“新”协力,开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局面。
架“红色桥梁”,变“有形”覆盖为“有效”覆盖,筑牢组织堡垒“新”力量。“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要健全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党委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自觉接受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同时,新就业群体组织从属性较低、人员流速快,必须革新传统党建模式,缓解新就业群体工作场域灵活性与党组织活动相对固定性之间的矛盾。要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依托智慧党建APP等线上渠道,成立货运司机、网络主播、外卖员等行业党支部,增强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工作覆盖。要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沿着业务链条、分支机构延伸覆盖党组织,具备条件的可以实现法人代表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确保党组织领导层的稳定性和党组织的有效话语权,保障新兴领域党组织“造血功能”,做到“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构“服务通道”,变“单向输出”为“双向奔赴”,保障关怀服务 “新”温度。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主播、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一大批“云”上工作者应运而生。新兴领域从业者作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服务着千家万户,但却存在着“我不属于这里”的心态。如何让他们“心有归属”,是各级党组织亟需破解的新课题。要充分整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快递收发点、商圈楼宇等空间资源,打造“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建起“累了能休息、冷了能取暖、热了能避暑、渴了能喝水、饿了能吃饭”的温暖港湾。要推动新社会组织在劳务关系、助老扶幼、矛盾调解等方面贡献专业力量,整合司法、民政、人社、妇联等职能部门资源,为新兴领域从业者在法律援助、医疗健康、人身安全、心理疏导、儿童托管等问题上提供常态化关怀服务,提升“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城市融入感。
搭“参与舞台”,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治理 “新”作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新就业群体基数庞大、分布广泛,是城市的“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要丰富激励举措,通过打造网约车“红的哥”、网络主播“城市推荐官”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最美快递员”“先锋骑手”等榜样评选活动,以荣誉感和认同感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开展基层减负工作。同时,推出基层治理积分制度,通过聘请“流动网格员”,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门清地熟、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鼓励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争做党的政策宣讲员、居民生活服务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理念,属地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平台企业推荐优秀分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让新兴领域从业者实现由“城市过客”向“城市主人”的转变。推动新经济组织联村带村,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市场分析、产业谋划、产品销售等支持,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而拓展新身份、展现新作为。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 张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