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新华路街道: 党建引领文化赋能 “双向奔赴”持续上新(新华路街道党建服务中心)
近年来,南明区新华路街道坚持以党建共建引领文化发展,以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找准居民需求,将基层党建与文化活动紧密融合,精心绘就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为切实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近期,新华路街道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席机制,着力推动共建联动,深化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的合作,探索“博物馆 社区”项目品牌,推出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将文化之“柔”融入基层党建具体实践,实现文化和居民精神生活的“双向奔赴”。
党建结盟,“文化共体”新帆起航
“布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贵州布依族人口约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历史展厅中,30余名“小小讲解员”在接受了讲解技巧、礼仪规范及“非遗”体验等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后,自信满满“上岗”。用稚嫩坚定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贵州民族文化的精彩故事,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是新华路街道携手党建联建共建单位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的第一期“小小讲解员”特训营实践活动,也是新华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协作共建的“首秀”。2024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正式加入新华路街道区域化党建联盟,双方签订区域化党建联盟协议,搭建文化交流、文明实践互融共促的发展平台,逐步推进“资源共用、活动共办、文化共享”。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教育和体验活动,让更多居民走进博物馆大门,感受历史温度,领略文化魅力,街道与文博场馆的深度合作,实现文化和居民精神生活的“双向奔赴”。
护育新苗,“精神粮仓”持续扩容
博物馆不仅是静态的展示场所,更是集教育、社交及知识共享为一体的多元体验空间。11月,新华路街道联动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甲秀清风来山居黔月明”暨贵州传统建筑文化启蒙活动,招募甲秀小学、尚义路小学、社区共16组亲子家庭和10组观众,让未成年人感受贵州传统建筑人文历史的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大美不言”展厅,孩子们赏析着黔山秀水间质朴精巧的建筑之美,感受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用智慧与汗水建造的宜居天地;在社教活动室,孩子们透过古画《山水观我图册——涵碧潭》一睹清风甲秀之清雅古韵,聆听筑城文脉绵绵不绝的传承故事;通过手绘创意冰箱贴制作,体验手工版画与传统建筑元素的碰撞与创新……新华路街道着力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借助党建联席单位的优秀资源,通过设计精巧的活动环节,将博物馆资源更好融入教育体系,进一步做好“学校放假社区开学”。
文博潮涌,“文化盛宴”不断上新
“最近社区还有民族博物馆的活动吗?我们还想去一趟!”辖区各社区网格群里,有关游览博物馆的话题接连不断,居民参与热情高涨。
“文博热”席卷新华路街道,街道持续上新文博活动盛宴,结合特展、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更“忘我”的文化体验。12月,新华路街道继续与省民族博物馆、甲秀小学等单位多方联动,开展“白鹤‘鸣’筑城石鱼‘印’丰年”暨白鹤梁题刻精品拓印体验活动,通过参观白鹤梁题刻精品拓片展、沉浸式亲身体验传统拓印技艺等环节,引导居民深入了解白鹤梁题刻在历史文化、人文艺术和水文记录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真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上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第一次体验拓印,感觉特别好,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了。”一位居民在完成自己的第一份题刻拓印作品后激动地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打卡博物馆,触摸历史文化脉搏,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下一步,新华路街道将加强与辖区党建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结合打造“人文新华”“文话小新”等实践品牌,继续开展如“小小讲解员”培养计划等深度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文博场所的资源优势,延伸文博活动“触角”,推陈出新,进一步激发党建共建联动活力,传递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延续一城文脉。
通讯员 方蕾蛟
编辑 罗昌
二审 沈安永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