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心”促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有一支平凡而卓越的保障团队。他们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砥砺“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坚定决心,锻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极致匠心,高质量完成多项重点任务,建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装备基地,全力推进国债河南省巨灾防范工程构造探察装备建设项目,在服务中心大局、推进改革创新中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他们就是设备维护的“铁军”——设备维护中心团队。

一、坚守“初心”,在党建引领中凝聚团队力量

结合部门主责主业,构建“党建 ”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作风熔炼尖刀团队,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设备维护团队枕戈待旦、闻令而动,每个野外项目组出发时都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设备清点、入库记录、仪器测试、故障维修、仪器充电……深夜和周末的办公大楼,他们总是步履匆匆。无论是可控震源车团队,还是设备维修团队、室内工作团队,他们风雨无阻、披星戴月,坚守岗位,受到多方称赞,用行动践行始终将仪器设备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信念,用热爱诠释坚持“两个至上”的初心。

基层党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心”促发展

装备基地施工验收及揭牌

二、砥砺“决心”,在改革创新中擘画发展蓝图

练就专业本领,提升服务质效。设备维护中心仪器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部门职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大应急大安全的角度,从“对设备的管理”转向“对项目和科技人员的支撑服务”。他们为地球所、河南省地震局胜利油田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系统内外单位的地震科学试验场、密集台阵观测、反射地震探查、重磁电探测等科研业务项目提供高效服务,每年提供设备数万台次;他们是24小时值班的“急诊医生”,随时待命为野外工作提供仪器操作、设备布设、故障排除等技术支持,并及时建立管理档案,在每一次维修后不断总结经验;他们是专业技术过硬的“多面手”,为地震系统内多个单位的巨灾防范工程物探装备采购提供指导帮助,为地方地震监测台站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他们还是妙手回春的“修理工”,在修旧利废上动脑筋,修复故障设备,使价值数百万元的装备重新恢复生命。

基层党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心”促发展

工作中的震源车团队

聚焦重点难点,潜心攻关科研。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加强专业学习,创新工作思路,锚定“零故障”精准发力,开展EPS电池组容量检测和延长寿命试验,提高仪器野外作业能力;开展射频标签测试和试用,为大规模设备的精准化管理做好准备;开展新一代PDS-3型地震仪预研并申报立项。取得PDS型地震仪自动校钟同步与监控装置、人工地震测深零时记录装置、地震计标定系统等实用新型专利3项,取得仪器线缆智能检测系统、装备管理系统等软件著作权6项,从面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向面向服务对象的全使用过程服务转变,不断提升高质量服务的内涵和效果。

基层党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心”促发展

清点检修仪器

三、锻造“匠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担当作为

笃行不怠,接续奋斗,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中国地震局物探装备基地项目立项后,设备维护中心党支部迅速统筹协调,集多部门之力深入调研,始终聚焦“安全、适用、可靠”的质量标准,始终坚持“出真招、求实效、立标杆”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设计,完善功能,降低造价。项目负责人宋前进、现场负责人陈秀文、孙军伟、李程、吴占峰等,严格把控关键节点,在基础桩、钢构架吊装等高安全风险时段,连续多天住在工地办公室,昼夜轮流值班,全程现场监督。在项目团队的精心组织和严格管控下,装备基地项目顺利完工,具备震源激发、数据采集、实时传输、计算处理、运维检修、检测标定等全链条能力,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日趋完善,装备现代化建设雏形初现。从废弃小楼到焕然一新的基地大楼正式揭牌,他们用行动和汗水充分诠释了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

脚踏实地、真抓苦干,越是重担越争先。国债河南省巨灾防范工程构造探察装备建设项目同样时间紧任务重,采购仪器设备种类多,型号新,数量大,很多新设备从未接触过,仅无线节点地震仪就有一万多台道。项目负责人宋前进与郭磊、轩倩倩、白珊珊、吴占峰等实施组组长带领职工常态化加班,深入开展调研,了解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供给情况,以双优(优质供应商和优质产品)为目标精心编制招标文件,为其他实施组做好样板和支持。在兼顾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们加班加点开展到货查验、技术测试和试运行,大部分仪器设备已完成验收,部分已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将大幅提升地震构造探查能力,加快防范全社会大震巨灾风险。

基层党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心”促发展

大批量仪器验收

征途漫漫,唯有全力以赴。设备维护中心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保障能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助推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刘子依)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