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围绕“五大理念”分类打造“十大友好单元”
今年以来,海盐县立足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休息难、就餐难”等现实困难,充分发挥行业党委政治引领功能,以党建联建为抓手,整合18个职能部门、16个社区,以及多个街区、商户力量,分类打造友好小区、友好驿站、友好食堂、友好医院等十大友好单元,极大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城市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友好食堂:坚持舒“新”守候
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就餐难、就餐贵、就餐晚”这一“关键小事”,在小管佳社区食堂、宜家美好邻里食光餐厅、光明社区老年食堂等30余个就餐点位,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群体提供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专享优惠套餐,并提供“10点提前就餐”和“14点延后就餐”的错时就餐服务,灵活满足网约配送员群体多样化用餐需求。
友好银行:提供安“新”保障
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稳定性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等特点,浙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友好银行发挥行业优势,定期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群体提供反诈宣传、骑行保险等金融保障类服务,并针对新就业群体不同主体的特定金融需求提供专属金融理财顾问,出台专属理财套餐,帮助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理财意识。
友好小区:优化凝“新”环境
为解决网约配送员、快递员解决进小区难、快速准确配送到户难等问题,在城区60个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友好小区平面图”,标注出楼栋位置、序号,方便配送员、快递员快速定位,提高配送效率。针对高端小区人车分离的实际情况,由社区搭建协调平台,联合住建部门、街道、外卖平台、小区居民共同商议,实现网约配送员通过地下车库直达楼栋,打通外卖配送“最后100米”。
友好驿站:建设暖“新”港湾
在党群服务中心、商圈、街区等群体集聚区打造友好驿站50余个,外部设置充电桩和换电柜,方便网约配送员实现快速充电和无缝换电,内部提供休息场所和必要的物资,如维修工具、充电线、医疗急救品、免费饮水、微波炉等,进一步升级“十分钟暖新服务圈”。在部分友好驿站内,还提供党建宣传、报刊书籍阅读、政策咨询等服务,动态发布活动、交友、就业、租房等相关资讯。
友好商圈:凝聚惠“新”力量
在城北邻里中心、吾悦广场、北大街商圈,充分发挥党员商户先锋引领作用,凝聚商圈力量,组建起友好商户联盟,目前已有供销社生鲜菜市、老百姓大药房、理发店、咖啡店等近100家商户加入联盟,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放暖“新”优享卡300余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可以凭借优享卡在理发店享受一年12次的9.9元优惠理发,在生鲜菜市享受每月4次满50元减5元的优惠购物等多样化的优惠与服务。
友好街区:构建贴“新”格局
为了破解新就业群体在商业街区“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等配送时面临的问题,在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绮园商业街等街区出入口设置“友好街区导览图”,方便网约配送员、快递员快速掌握商户分布情况;为片区快递员发放专属通行证,每天上下午人流量较少时段,快递车可凭证进入街区,直达商户;在街区规划友好停车点,方便网约配送员等临时就近泊车,极大提高取件取餐效率。
据悉,该县已围绕“氛围友好、信息友好、设施友好、治理友好、制度友好”等理念,规划落地“骑士”驿站、专属优惠餐、换电站等服务点位170余处,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越来越具体而微。
来源:海盐县委社会工作部
编辑:夏涵阳
责编:余建红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