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蓝湾: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特色化发展(高质量 党建)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临港新片区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十四五”开局,上海提出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临江临海大上海,海港空港自由港”,在自贸区新片区国家战略和上海五大新城战略叠加下的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逐渐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与增长极。
生命蓝湾位于临港新片区873平方公里沿海发展集聚带的中心C位,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这里不仅有“五龙汇聚”的交通优势、“大胆试、自主改”的政策制度环境、“净地打造”的空间优势,还有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园区所“标配”的珍贵岸线资源。
生命蓝湾,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以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临港集团”)旗下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临港奉贤公司”)为开发主体,立足国家战略,肩负历史使命,具有清晰、科学、前瞻的规划,走的是“从规划图、到作战图、再到实景图”的特殊发展路径。生命蓝湾对标世界顶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与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对标分析、开展系统产业规划,聚焦精准医疗,筛选出最适合园区发展的4个一级产业细分领域、12个二级产业和33个细分的切入环节,主要包括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健康服务及外延等组成部分,将构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后,生命蓝湾步入发展“快车道”,入选上海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成为上海市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构建“1 5 X”特色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8月以来,生命蓝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签约生物医药各细分领域领军项目60余个,涵盖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疫苗、影像设备、分子诊断、合同外包、高值耗材等领域,总投资近320亿元。君实、透景、白帆、臻格、都创、心玮、埃斯凯等近20个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业内专家研判,这里将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未来生物医药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定位。
站在建党百年和“十四五”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迎来新一轮发展的生命蓝湾,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秉承情怀家国、俯首耕耘的家国文化,围绕国家亟需、战略必需的重点方向,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领域,正全力推动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党建引领:加快建设新时代生命蓝湾
2月3日立春当天,在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集中签约仪式上,和铂、心玮、劲方等15个高能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50亿元。“开门红”的背后,是生命蓝湾团队始终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在构筑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过程中,园区开发主体临港奉贤公司构筑起了以生命蓝湾为特色、以全生命周期高品质服务为支撑、以产城融合为保障的立体式复合型园区经营体系,连续三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文明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党建引领,一直以来都是临港奉贤公司推进生命蓝湾建设的主线,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上来。近年来,尤其是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和临港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临港奉贤公司党委紧扣时代脉搏,担当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国际社区的光荣使命,切实增强把国家战略部署和新片区特殊政策转化为园区发展机遇的能力。公司党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用理想信念点燃奋斗的火炬,以担当作为书写发展答卷,团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投身临港新片区的开发建设,勾勒出园区鲜红的发展蓝图。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于人才队伍建设。临港奉贤公司党委推进了薪酬、考核、培训等一系列人事改革,逐步推进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三能机制”落地。新片区成立以来,更是深入实施了全员考核及重点项目专项激励等,以业绩较长短、凭贡献论英雄的导向越发鲜明。公司党委还通过实施领航、起航、远航“三大人才计划”,抓“新人”,育“骨干”,重“梯次”,锤炼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低年龄的“两高一低”园区开发队伍,有力支撑了生命蓝湾的跨越式发展。荣获中国水利工程最高奖项“大禹奖”的圈围大堤工程,就是公司党委在团队建设上的典型案例。公司党委以干部、人才为抓手,深入推进“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创双优”,历时2年,克服施工难、风险高等一系列困难,建成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堤,有效兼顾了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生命蓝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走好这条主线,关键在于深度融入中心工作。近年来,通过“党建 企业治理”“党建 中心工作”“党建 队伍建设”的互通互融,助推园区迈入了发展快车道。在融入中心工作上,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蓝湾服务”品牌建设。公司党委深化涵盖科技政策、企业投产、企业运营、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生活配套等多维度服务,构筑起以客户至上理念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通过发掘服务需求、规范服务流程、深化服务内容、统筹服务资源,助推企业发展和价值提升。2020年初以来,公司党委挂帅,认真组织落实党的“抗疫情、保运营、抓发展”决策部署,建立起园区防疫复工“六个机制”,弹响抗疫复产“六部曲”,有效统筹园区经济和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园区经济逆势飞扬。期间,塑造了多个因地制宜的典型案例。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重要供应商在防疫期间的员工就餐难问题,在短短数天内就将“篮球场”巧变企业“第二食堂”,保障复工复产,确保零部件足量供应,擦亮了“蓝湾服务”的金字招牌。
新时期、新使命,公司党委将聚焦生命蓝湾,打造产业名园,构筑发展高地,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全力打造临港新片区的特色产业园、创新策源地、产城示范区、发展增长极。
品牌赋能:在行业里国际上打响名气
5月15日,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协会百华协会(The BayHelix Group)第十八届年会暨“对话生命蓝湾”活动在临港新片区举行,科望医药、臻格生物、先声药业等业内知名企业齐聚临港,生命蓝湾的发展再一次引起关注。
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纪晓辉等协会成员表示,临港新片区创新要素资源富集,空间、政策、资金、人才、专业服务和高端城市配套可及;“生命蓝湾”特色产业园区具备优质的土地、厂房、研发办公等物业资源,对百华会员回国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十分具有吸引力。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生命蓝湾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的新一代生物医药专题产业园区,汇集了上海市经信委等多部门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对标国际、科学规划、前瞻布局、系统推进”的思路,强化产城融合、产金融合和产学研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产业、建设高品质物业、集聚高素质人才、形成高活力生态,正加速整合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底成立的臻格生物接到过许多地方抛出的“橄榄枝”。2018年,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建新来了趟生命蓝湾,他一下就敲定:公司就要落在这里。为什么?陈建新说,临港地处上海,人才多、营商环境好;又离浦东机场、洋山港近,交通方便,对国内外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再者,生命蓝湾决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正四处招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对企业发展有好处。
君实生物与白帆生物两家龙头药企位于生命蓝湾的工厂仅一街之隔。白帆生物高级副总裁徐建表示,产业链同级企业集聚在一起,固然会造成一些竞争,但总体上正面影响相当明显。“生物医药企业对培养基等原材料的通用性也很高,多家药企集聚在同一地区,互相之间可以协调原材料,供应商也会针对这一地区备更充足的货品。”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更是有更多合作共赢的空间。在徐建的办公室,透过窗户能看白帆生物的供应商之一,亮黑科技。亮黑科技的国产货品,价格有明显优势;又与白帆生物离得很近,物流成本几乎为零。此外,稳定的供应链也是白帆生物所看中的。
“窗外就是上下游”,这样的集聚效应确实会带动一批企业入驻,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据了解,生产医用耗材的乐纯生物正因此主动找来,并签约落地。生命蓝湾的一些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商,如都创医药等企业,当初也是看中了园区的产业集聚环境。
另一方面,“临港智造园”国际标准厂房也是园区产业发展的一大“利器”。设计图纸敲定前,临港奉贤公司做了整整近一年的前期调研。生物医药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厂房?有哪些硬指标必须满足?通过与专业医药类厂房设计单位对接,向企业广泛发出调查问卷,了解市场需求,最终设计建造了一批改建难度小、成本低、速度快的标准厂房。以28万方的生命蓝湾生命科技产业专题园一期为例,在外立面设计上,金属幕墙、玻璃砖、玻璃幕墙等立面材质,使得这些厂房比通常意义上的工业建筑更具设计感;在功能考虑上,层高和载重都有专门考量,还预留了风管通道等,减少二次改造工程量,加快入驻速度。标准厂房一经推出便受到企业客户的广泛青睐,成为网红产品,实现了“竣工当年完成去化、实现投产”。
生命蓝湾还围绕产业链配置功能链。园区规划配置了产业发展基金、生命蓝湾高峰论坛、产业发展高级别专家指导委员会、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联合孵化平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临港分子制造研究平台、高水平国际临床研究型医院等功能平台。其中,与飞镖加速器合作建设的上海临港生命蓝湾联合孵化平台,占地3518平方米,包括实验功能区、办公交流区、辅助保障区,可提供含P2细胞间、缓冲细胞间、PCR实验室等多项功能共享平台。临港新片区药品创新服务基地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服务站,由园区与市药监局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医疗器械认证审评中心合作打造,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服务。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临港区将重点研究分子创制科学,推动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发展,并为生命蓝湾提供充沛的人才。
产城融合:国际社区留业留人留心
白帆生物高级工程师张先生最近每逢周末就爱带着老婆孩子去看房。随着名校世外临港落地、商业综合体蓝湾天地开张,他开始考虑在新建成的临港蓝湾国际社区购房。“家里搬到公司边上,通勤从一个半小时变成十分钟,生活质量至少上一个台阶。现在配套跟上了,买房更没后顾之忧。”
在生命蓝湾里,与张先生同样想法的企业高管、技术人才不在少数。不少园区企业表示,已有好多员工已经在附近买房。都创医药临港运营负责人张信刚表示,“这对我们留住人才、做大做强帮助很大。”
临港奉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林昆,是投身临港开发的最早一批建设者之一,也是临港蓝湾国际社区第一批入住的居民,在谈起临港蓝湾国际社区规划建设时深有感触: “留业、留人、留心”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命题,为打通郊远产业园区发展的“痛点”,留住“第一资源”,公司党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高起点规划、高品质配套、高标准建设,打造了临港蓝湾国际社区,并在教育、住宅、商业、体育、文化、医疗等方面全要素配套,倾力打造更高品质、更具温度的人才居所。
临港蓝湾国际社区内,包含有世外学校、临港新片区体育中心、皮划艇俱乐部、有氧跑步道等特色项目,临港美爵国际品牌酒店、蓝湾天地商业综合体等高品质商业项目,都在5分钟行车范围内。两港大道快速化项目将竣工通车,生命蓝湾至滴水湖主城区行车时间也将缩短至15分钟。随着S3、沪通铁路、G228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建设,生命蓝湾与浦东枢纽、龙阳路枢纽、虹桥枢纽、长三角毗邻城市将形成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的便捷交通网络。
生命蓝湾在居住空间上形成了人才公寓、白领公寓、公租房、商品房等多元化体系。其中临港新片区独有的公租房、限价房特殊政策亦是生命蓝湾一大优势。距离园区行车时间约10分钟的公租房社区,就有1000套可供企业先租后售的公租房。此外,2公里内,临港蓝湾国际社区设有高级白领公寓约200套,配有约有400套人才公寓,可供租赁,并可享受人才租房补贴。
生命蓝湾还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毗邻东海岸线,西临上海海湾国家公园,南依杭州湾,具备两大内陆城市稀缺生态景观。园区内水网密布,河网密度达到4.3千米每平方公里,内河航运和水资源可以助力多种产业发展。园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00天,远优于上海主城区及长三角地区平均值。2021年初,园区获评“上海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生命蓝湾还将持续加强产城融合,完善蓝湾国际社区功能,加码引入教育、住宅、商业、体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国际化、高品质配套项目,为落户的生物医药企业倾力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成为国际国内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生命蓝湾,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下,紧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风口”和历史机遇,依托临港新片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开放创新,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汇聚产业发展势能,成为更好利用和配置“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载体,正加速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作者:胡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