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题诗中的红都瑞金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一幅用宣纸装裱的字画格外珍贵,这是董必武1960年访问瑞金题诗手迹,为国家一级文物。196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董必武带着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访问瑞金,有感而发,挥毫写下组诗四首。该题诗为横长方形,纵99厘米,横202厘米,用墨汁从右至左直排书写,书法雄健遒劲、淳厚圆润,诗文气势豪放、一气呵成。

绕郭绵江自在流,云龙桥上好凝眸。

西山白塔虽仍旧,田亩无私迥不侔。

昔日红都迹尚存,公房简朴范千秋。

叶坪沙坝遥相望,谒者频来总乐游。

父老相逢情谊稠,翻身故事话从头。

已将三座山移去,公社生涯叶众谋。

瑞金恰是井冈俦,革命摇篮地势优。

创议发于毛主席,至今影响及他洲。

董必武题诗中的红都瑞金

董必武1960年访问瑞金题诗手迹

1932年秋,从苏联留学归来的董必武受党中央委派,来到革命大本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瑞金,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先后任红军大学干部队政委、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最高法院院长等职。在瑞金战争生活的3年里,董必武以其深厚的法学造诣、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特别是苏区法制建设工作中,参与创建苏维埃法律体系、完善司法机构、依法处理各类案件,为苏维埃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为他后来领导创建新中国的司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其德高望重、深受苏区军民爱戴,董必武与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5人被尊称为苏区“五老”。1934年10月,董必武随红军长征,离开瑞金。

董必武题诗中的红都瑞金

瑞金叶坪谢氏祠堂内的董必武办公室兼住室

1960年11月,董必武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嘱托专程从北京回到瑞金,先后重访了叶坪沙洲坝云石山等革命遗址,每一处都勾起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回忆。那一刻,董老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回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共和国理想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岁月。怀揣着对共和国美好明天的展望,董老有感而发,即兴赋诗四首,高度肯定了瑞金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突出贡献与崇高地位,情真意切,寓意深厚。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