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同仁市深耕基层党建“责任田”织密组织建设“保障网”(黄南州同仁县县委网站)

2024年,黄南州同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旗帜鲜明把抓党建、促发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提能兴村”优治行动,聚力用劲抓重点强基本攻弱项,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扩面提质。

在顶层设计上精准发力,筑牢改革发展“根”与“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增强政治引领凝共识。高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通过书记领学、骨干带学、党员自学“三学”模式,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以党员“政治生日”为鲜活的党员教育载体,推动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牢记党员身份,全面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突出机制建设定责任。召开全市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书记议事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抓好同仁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把“书记抓、抓书记”主体责任落实到“重点抓、抓重点”导向上,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基层党建责任具体化、落实精准化、成效有形化。优化载体支撑激活力。按照全面覆盖、统筹指导、动态调整原则,立足“四式四化四促”党建工作扩面提质,建立《同仁市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工作机制》,县级领导干部联点包抓189个党支部党建工作,构建起“一优五抓五提”大党建工作格局,通过“点对点”指导、“一对一”服务,促使各领域党建工作强化、实化、核心化。

固本强基上守正创新,提升组织功能“质”与“效”。锚定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持续在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上发力,在夯实基层基础上凝聚强大合力。倾心打造样板塑特色。充分发挥党建品牌“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示范效应,强化“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分领域打造党建引领筑廉洁堡垒、“尕玛顿丹”藏羊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红链执笔·共绘四好优等生等党建样板17个,真正把点上经验推广到面上,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聚焦关键任务求实效。以提升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水平为导向,围绕“六个一批”破题思路,市乡两级分层分类针对完全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和会简单交流国家通用语言的村干部全覆盖集中培训14期348人,开设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每日一学”村党组织书记“每周一讲”等线上学习专栏,熟练使用普通话的村党组织书记比例从47.2%上升至75%。注重联动整顿促转化。对标“基层党建薄弱村、党风廉政风险村、基层治理困难村、乡村振兴滞后村、其他问题风险村”5种类型,对72个村党组织全方位“综合会诊”,精准锁定3个软弱涣散村和2个重点风险防控村,建立“起底排查、分类定级、风险研判、精准整顿、重点防控、验收退出”的链式闭合回路,有效实现分类整顿、逐个提升。

在基层治理上常抓不懈,统筹共建共享“精”与“善”。始终把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优化基层治理格局。延伸治理体系拓广度。坚持精准、精细、高效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充分发挥467个网格、241名网格长、998名网格员作用,做到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基层服务满意在网格、风险隐患消除在网格。持续深化“党建联盟”工作机制,依托“微心愿”“爱心橱窗”“红色驿站”等服务平台,推动机关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常态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效能。加大教育引导夯基础。持续推进“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探索推行党员教育“1 4 N”的培训模式,开展多维度、全覆盖培训,受众党员达1600余人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全面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年内新发展党员135名,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8名,扎实推进流动党员摸底确定,确保党员管理不断档、服务不缺位。加强边界共建聚合力。积极推进“党组织 党旗 服务”模式,全面铺开边界地区联合党支部建设和群众管理服务工作,跨区域建立 17个边界地区功能性党组织,持续发挥好边界地区功能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逐步构建“党建共抓、服务共担、矛盾共调、文化共融”的边界地区善治格局。

在乡村振兴上铆劲蓄能,把准蹄疾步稳“时”与“势”。找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结合点,全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能提级。彰显党建引领硬实力。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376”新路径,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的产业体系,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500万元,真正实现生态增绿、生产增收、生活富裕。截至目前,全市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6个,同比增长50%。抓好队伍建设提服务。做细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严格落实组织部门统筹管理、乡镇党委具体管理、派出单位“一联双帮”等职责,对全市108名驻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常态化组织驻村干部开展“四有”活动,加强乡村振兴业务履职能力,确保驻村干部岗位在村、责任在村、工作在村。扩充人才储备蓄动能。着眼村级换届,大力实施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动态建立518名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库,确保村级组织后备力量量足质优、接续发展。大力使用政治过硬、历练扎实的村级组织后备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中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26名,达36.1%,超额完成既定30%目标任务。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