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何在,如何破解?(党建工作过于形式化)

一、引言

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却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对于有效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党建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党建工作中的表现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重形式轻内容

在党建工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过于注重形式上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性。比如,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时,只注重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而对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实效性关注不够;在党建工作考核中,过于强调台账资料的完整性,而对实际工作的成效评估不足。

走过场、做样子

有些党建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缺乏真正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效果。例如,一些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一,只是简单地开会、学习文件,没有真正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在民主生活会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触及问题实质。

表面文章、虚假繁荣

部分单位为了在上级检查中获得好成绩,刻意制造虚假的党建工作成果。比如,编造虚假的党员学习记录、活动照片等,营造出一种党建工作繁荣的假象。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建工作中缺乏群众观念,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党员和群众的需求。他们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缺乏了解和关注。

独断专行、不民主

在党建工作决策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不听取他人意见,不进行民主讨论。他们往往凭个人主观意志做出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诿扯皮、不作为

在党建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干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他们对党建工作中的问题视而不见,不作为、慢作为,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思想认识根源

政绩观偏差

部分党员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把党建工作当成 “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只注重表面上的成绩和荣誉,而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他们为了追求个人政绩,不惜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表面文章,以获取上级领导的认可。

责任心缺失

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缺乏责任心,认为党建工作是 “软任务”,可抓可不抓。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缺乏敬业精神和担当意识,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

理论学习不足

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他们没有真正掌握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在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误区。

(二)制度机制根源

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当前,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指标过于注重形式和数量,忽视了质量和效果;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些问题导致一些单位和干部为了应对考核,不得不采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

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

对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监督问责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问责机制。一些干部即使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很少受到严肃处理,从而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合理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干部的学历、资历等外在条件,而对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作风关注不够。这使得一些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踏实肯干、作风务实的干部却得不到应有的机会。

(三)社会环境根源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功利主义、浮躁心态等。这些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到党建工作,使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从而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产生。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等。这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容易导致官僚主义问题的出现。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竞争压力、利益驱动等。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潭。

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危害

(一)损害党的形象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公信力。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是党的执政基础,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会让群众对党的工作产生不满和质疑,从而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二)阻碍党的事业发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会影响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而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果党建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就会影响党的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

(三)破坏党内政治生态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会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会导致党内风气不正,党员干部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辩证看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一)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在党建工作中,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适当的形式可以为内容服务,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内容是形式的基础和核心,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既要反对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形式主义,也要避免忽视形式的作用,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二)领导与群众的辩证关系

在党建工作中,领导干部和群众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党建工作的方向;同时,也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官僚主义问题的产生,推动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短期与长期的辩证关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是短期行为的表现,而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注重短期的工作成效,也要着眼于长期的发展目标。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而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解决党建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强化党性教育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增强对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举办读书班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警惕性和抵制力。

(二)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督问责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注重考核内容的质量和效果。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实地考察、群众评议等,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作风,把那些作风务实、工作扎实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要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那些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岗位。

(三)营造良好氛围,净化社会环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开展廉政教育、加强监督执纪等方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

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自觉性。

强化舆论监督

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对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问题的解决。

七、结论

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根源涉及思想认识、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制度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