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需尽“四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个体系)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中共沂源县委党校 唐光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意义重大,需尽“四力”。
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不快,急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密切相关、互融共生。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前提,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保障。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根本的一条就是镇村干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尤其是认真谋划好乡村产业发展。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发展产业,着力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瓶颈”。
大力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当前,乡村治理人才严重不足,急需培养。一要做好“留人”的工作。高度重视基层干部,要在工作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二要提升乡村人才能力。完善基层干部能力培训机制,利用职业技校、文化大讲堂等培训平台,提升干部乡村治理能力。三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优化监督考核,增加群众考核话语权;完善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对工作突出的提拔重用。四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立足本土,吸引在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方面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着力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当前,乡村道德建设较为薄弱,急需加强。一要党员干部带头。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宣传倡导移风易俗,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二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紧紧依靠群众,弘扬乡土文化,体现农民的尊严与价值。三要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要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吃透,引导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四要重视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规范作用。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和移风易俗行动,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
用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当前,乡村生态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改善。党员干部要带头强化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把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全面倡导绿色政绩观,着力强化环保法治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执政本领。同时,要注重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崇尚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编辑:孙鹏
二审:王磊
终审:冯艳辉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