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③|仙湖社区新市民委员许庭杰: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仙湖湖畔,迎着和煦微风,亲子家庭轻轻放飞手中的风筝。”近日,科创人才风筝节在仙湖大堤举行,作为工作人员之一的仙湖社区新市民委员许庭杰向记者说道,“以‘风筝’为媒,通过一场活动让社区居民互相认识,了解丹灶,便是他的工作意义。”

2017年,他来到仙湖社区,从此,他在新市民融入工作这条道路上的步伐就悄然开始,坚定而从容,也从未停歇…..

用“心”筑梦“新生活”

成立于2017年的仙湖社区,是丹灶最年轻的城市社区,位于丹灶镇西部,现共有住宅小区13个,户籍人口超6300人,是成立时的近十倍,常住人口约20000人。

“作为新成立的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的对象都是属于新市民。”许庭杰表示,一直以来,仙湖社区致力于让更多的居民认识彼此,认识社区,认识丹灶,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宜居仙湖”的理念,目标是让来到仙湖的新市民可以在这安居乐业。

凝“新”聚力③|仙湖社区新市民委员许庭杰: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仙湖社区新市民委员许庭杰(左二)进小区与居民群众沟通交流。

在谈及到新市民融入工作的开展,许庭杰说,必须要从“心”出发。

第一个“心”是将心比心。“丹灶是我的第二家乡。”扎根丹灶超10年的许庭杰表示,首先要先认可自已是新市民这个身份,同时也要坚信“来了就是丹灶人!”他表示,自己要做到“融入”,再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一些“初来乍到”的新市民共同参与到仙湖社区的日常活动和基层治理中。

第二个“心”是用心。在开展新市民融入工作的时候,要与居民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与居民‘混个脸熟’,常沟通、多交流,建立信任关系,用心摸清居民需求,遇到事情就好解决了。”许庭杰说,早前,社区内有两户家庭因为雨棚的问题误解很深,双方争执不下,他耐心走访每户家庭,用心听取各自的诉求和情况,并提出了合理的协调方案,最终得到双方同意,一宗邻里纠纷也得以“温柔”化解。

第三个“心”是初心使命。“对社区新市民融入工作的长远发展要有一个主体方向和目标。”作为仙湖社区第一任新市民委员的许庭杰,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仙湖社区如何努力为新市民打造幸福“新”家。

他说,仙湖社区主要通过打造阵地、构建平台、活动共融三个主要方面入手为新市民提供沟通了解的平台以及在服务的过程中也为他们解决或者协调一些需求。

“仙湖社区幸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为居民群众休闲、学习、娱乐等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选择。”许庭杰介绍,社区通过打造多元服务新阵地为新市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着力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构建平台方面,社区通过依托“星火驿站”“社区学院”等平台,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凝聚起居民力量投入社区治理工作,拉近居民的参与感和互助感,营造良好的熟人社区环境。

“通过举办节日活动,令新市民在社区内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对丹灶慢慢形成‘第二家乡’的感受,在游玩过程中也可以让新市民加深对仙湖的了解。” 他说,仙湖社区在成立之后,他与同事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深受新市民喜爱的特色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掘有兴趣特长的新市民组建文体队伍,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群服务做“加法”,基层治理招招“新”

近年来,仙湖社区不断夯实党建根基,探索具有仙湖特色的“1144”党建善治体系,通过在环境宜居、人文宜居、治理宜居、配套宜居四个方向的精准发力,用“实招”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如何更好地凝聚和服务社群,从而提升社区治理合力?仙湖社区用几大“实招”探索治理“新路径”。

凝“新”聚力③|仙湖社区新市民委员许庭杰: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小区星火驿站开展便民义剪服务活动。

2019年,仙湖社区在辖内住宅小区里建设星火驿站,常态化开展党群联系、志愿服务、义诊义剪、收集民意、小区议事等活动。作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到小区的党群志愿服务点,星火驿站充分发挥阵地优势,提供充足的平台让党员和群众进行沟通,加强党员和群众的情感纽带,同时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当中,争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工作新局面。

“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了社区的公共空间,也是志愿文化、自治文化的践行空间,目前已发展起一支超300人的党群志愿者队伍。”许庭杰说。

凝“新”聚力③|仙湖社区新市民委员许庭杰: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仙湖社区学院公益课堂。

丹灶仙湖社区学院在2020年正式启动,作为丹灶镇社区中的首个社区学院,它始终坚持“党群联动、服务居民”的办学理念,撬动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了“社区 ”教育模式。前期已组建18人的讲师团队,开展绘画、书法、舞蹈、插画、健康操、太极等众多课程,去年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超600场次,服务居民超20000人次,初步打造出社区学院1.0基础版的社区特色名片,成为推动小区治理、社区创熟、新市民融入等工作开展的强劲动力。如今,仙湖社区整合出含23个优质服务项目的项目库,由在职党员主动认领,以“揭榜认领”的模式进一步压实责任,仙湖社区党总支部将联合在职党员报到党委,链接师资和课程资源,通过强化“知识普及”、“技能提升”、“队伍培育”三项功能,实现师资库、资源库共建,打造全龄段社区教育品牌,着力构建学习型社区,逐步实现“学、促、治”普惠便捷的社区终身学习环境,推动社区学院2.0版本亮相,助力小区治理成效再上新台阶。

更值一提的是,仙湖社区学院还组织辖区文艺爱好者组成社区合唱团,年龄组成从“50”后到“00”后,社区居民共同唱响美好生活,促进邻里间友好和谐相处。

在推进“创熟”工作进程中,“凝聚”是仙湖社区探索工作模式的关键词。该社区以“聚民心、聚力量、聚资源、促机制”的“3 1”工作法,摸索出本土“创熟”模式,推动熟人社区的创建工作。仙湖花园小区以“3 3”议事协商机制为介入手法,针对小区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激发的矛盾等,探索出党建引领下的仙湖社区“一核三重五动员”小区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仙湖花园治理共同体目标,而仙湖花园小区创熟项目也获得“南海区创熟优秀示范案例”称号。

一直以来,仙湖社区在促进新市民融入这条道路上始终坚持服务“上新”,态度“走心”,通过不同的服务举措推动新市民在经济、生活、文化、心理等领域逐渐融入丹灶,实现社区与新市民的“双向奔赴”,不断奏响幸福和谐的共融乐章。

文/南海融媒记者 陆婉玲 通讯员 黄淑兰 吴镇华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