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案例展播(50)温岭市市场集团有限公司丨“1+3+N”党建立体模型激活人才强企密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下,浙江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聚焦“三个再”“五个更”目标要求,持续开展基层党建争先攀高行动,推动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建强、全面过硬、全方位走在前列,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中作出国资国企新的更大贡献。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大学纪检监察研究中心、浙江省委党校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国企党建创新样本”活动启动征集以来,200余家国企党组织报送500多份案例。“浙江党建”微信公众号进行择优展播。
第50期为大家推荐的党建案例是:温岭市市场集团有限公司—— “1 3 N”党建立体模型激活人才强企密钥
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温岭市市场集团是集市场经营开发、人才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业等综合职能的国有平台公司,运营国家级质检中心、台州首个省级人才创业园,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温岭市首个科技初创型企业培育平台、聚力打造温岭市科创人才走廊“首聚地”,如何以党建引领,发挥好职能优势,研究破解基层国有企业人才发展难题,打造科创领域蓝海市场,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课题。
简介
温岭市市场集团党委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和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探索创建了“1 3 N”党建立体模式,明确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发展的内涵、实现路径和载体,形成层层铺开、相互联系的运作体系,构建“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全链条式工作新模式。
做法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和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方向,市场集团党委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探索“1 3 N”党建立体模式,即:一个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三条实现路径,党建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治理体系、人才培养队伍建设;N个培育载体,从各子公司、人才培育平台延伸至职工个体的培育微单元。“1 3 N”党建立体模式,系统覆盖人才队伍发展培育全过程,有效激活人才强企密钥。
以“1 3 N”党建立体模型引领,
树立系统化人才培养理念
坚持红色引领为“本”。始终坚持将党建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课程,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用好“主题党日”“周一夜学”等学习制度,通过红色文化节、红色书画摄影展、强工宣讲团、红色大讲堂等形式,举办经典朗诵、情景剧、红色歌舞、好书品鉴等悦·览读书会系列活动,让“红色文化”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主打色”。
坚持政治建设为“先”。突出发挥国企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作用,增强“干”的针对性,开展党建“书记项目”“攻关项目”“党员先锋工程”等,同步组建党员专家工作室、党员破难攻坚队、临时党支部,在业务中锻造锤炼干部人才;增强“管”的实效性,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廉洁风险防控手册》,结合各岗位权责清单梳理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将人才框在制度里。
坚持全面覆盖为“要”。按照年龄、职级、业务领域等重要维度,依托集团强工·国企党校、“红色直播间”、“6 1”清廉文化长廊等教育阵地,各子公司特色优势专业技能实务培训、交流论坛、技术课程等,构建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实践教育为一体,横向覆盖集团主营业务条线,纵向覆盖集团各岗位层级的全景化学习地图,推动全序列全岗位人员赋能提升。
以“1 3 N”党建立体模型引领,
构建自主化人才管理体系
把“稳”党管人才机制。建立集团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开展“三评三改三处理”定期议才,用好巡视、审计、考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成果,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子公司年度综合考核,构建“集团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盘“活”人才梯队建设。严格中层提拔程序,建立后备培养考察制度,率先探索建立“人力银行”“人才大脑”人才库数据系统,市场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领域拔尖人才,实行人才优势互补,通过考核“指挥棒”和薪酬机制动态调整人才梯队,优进绌退,确保干部人才队伍“一池活水”。
做“实”制度激励优势。围绕集团转型发展,在竞争类子公司率先探索并全面推进契约化任期激励机制、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用工和管理机制,建立工资总额激励约束机制、收益权激励机制,通过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充分激发子公司经营班子潜力,最大程度提升营利能力,提升人才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以“1 3 N”党建立体模型引领,
实施精准化人才培养项目
锚定“中坚”布局招才网络。以市场为导向、产业需求为牵引,推进“企业化”运营改革,探索建立不核编制、不定行政级别、不设薪酬上限的市场化猎聘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吸纳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海内外院校专业复合型人才,突破国企用工在兼职、退休返聘等方面约束,推动各类人才不断集聚。
聚焦“内联”推动协同创新。迭代升级国家级水泵产品质检中心、省级才创园、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内领先的人才发展平台,统筹各平台人才需求,联动人力资源子公司,通过导师帮带、调岗轮岗、设立专项培训、线上“视频授课 技术考试”档案积分制、高校讲师“智囊团”等形式构建互融培育模式,精准助力人才成长。
围绕“外畅”促进智力共享。积极搭建“项目 人才”实践矩阵,邀请相关业内专家指导成立帮扶团队,为企业问诊把脉,破解发展难题,助推人才优势成果转化。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人才团队先后开展了23个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通过项目合作为本地企业解决60多个技术难题,为相关受益企业提升近36%的产值,撬动产值转化近3亿元。
以“1 3 N”党建立体模型引领,
拓展多元化产教融合能力
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轨并进,赴省外对接高校,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实施“订单式”培养,针对性培育、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工量刃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吸纳专职创新人才96人,与台州学院签订《共育工量刃具产业技术人才》项目协议,共同聚焦项目关键技术攻关。
创新职称自主评价新体系。把握行业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工作需求,以提升产业服务功能为方向,取得政府授权,在集团内开展初、中级工程师职称自主评价,强化岗位认证和技能鉴定能力,持续扩容人才发展空间,已助力112人取得初、中级机电类工程师职称。
发挥人才对接新优势。以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核心,搭建产业招聘圈层和就业圈层互动平台,通过“温岭市首席信息官CIO培训班”“鞋类质量提升培训班”“数控机床技术与应用系列论坛”等活动,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知识涵养提升,为企业提供选人用人优质窗口,今年相继开展教育培训23次,累计受教育培训达2120人次,已对接企业248家。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成效
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才强企助推集团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通过内部提拔、外部引进相结合,集团干部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力量不断增强。近两年共启动3批中层提拔程序,提拔17人。2次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国企在编正式员工16人,全面激发队伍“鲜活力量”。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全职引进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博士3名、硕士7名。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面向全球招聘各类科研人员87名,其中国家级人才7名、副高以上27名。新世纪人才公司推荐高层次人才521人,参与省级以上“引才计划”申报国家级人才28人,省级人才22人。
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才强企助推集团打造“双招双引”沃土
精准对接优质项目,深挖招商合作潜力,海峤公司成功招商成都森泰英格数控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新濠畔鞋业供应链交易中心招商项目完成信息首报备案并纳入在谈项目库,目前已于投资方就合作方案内容进行拟定,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5亿元;高端铸造产业基地项目招引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与集团共同投资,计划总投资20亿元。
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才强企助推集团丰富改革创新成果
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已顺利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家组的现场验收;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智库,组织人才团队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已实施科研攻关项目13项,包含工信部2023年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1项,省“尖兵领雁 X”项目牵头6项、参与6项,中心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团队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370个,转化技术成果31项,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8亿元;温岭市产业大脑有限公司入选为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之一,为多家优秀企业打造优秀标杆样板工程,其中利欧泵业5G全链接工厂项目获评省级5G全链接工厂。发展改革成果有效助推温岭市当地特色产业整体提升。
来源:温岭市市场集团有限公司
策划:陈红艳 李津
编辑:戚远见
责编:施安南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