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岭南街: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工作格局

突出功能强化服务

人工窗口自助终端都能办事

岭南街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杉木栏路99号,外表古香古色。去年,岭南街通过整合现有的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场地资源,打造了现在这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这也是荔湾区首批揭牌的党群服务中心。“将政务党务等服务功能融合之后,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只要来一次就行,不用跑两个地方。”岭南街党政办主任陈芳介绍。

目前,岭南街党群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设1个大厅(党群服务大厅)、1个党校、1个长廊(党建长廊),3个多功能室(党代表工作室,人大政协工作室、阅览室)。陈芳表示,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寸土寸金,场地综合利用尤为重要,中心的每个多功能室都可以“身兼多职”。

突出功能建设,强化服务提供是岭南街党群服务中心的特点之一。中心设置接待服务功能区、展览展示功能区、交流互动功能区、教育管理功能区、区域共建功能区和群众服务功能区共6个服务功能区,保障了党群服务中心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结合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功能,群众还可以这里通过传统的办事窗口或者自助服务终端,享受到政务、计生、医疗、社会保障等便民服务。

牢抓党建引领“红线”

引导行业自治激发基层活力

根据区委的要求,岭南街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特别围绕拆违、水污染治理、扫黑除恶、综治维稳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由街道“大党工委”牵头召集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开展多项联合整治工作,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

在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的组织体系下,交流互动和区域共建工作得到积极推动。文化公园为十三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场地,农业银行、中国电信等驻辖区单位与街道和社区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在岭南街党建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辖内33个党建成员单位纷纷建言献策,助力提高共驻共建水平。

占地0.97平方公里的岭南街地方不大,辖区内却大大小小分布着服装、药材、电子、冷冻品等58个专业市场,基层治理压力不小。从岭南街的实践来看,引导行业自治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

陈芳介绍,岭南街先后成立了西堤管委会、十三行电子商会等行业自治组织,以民主协商共治的方式,推动市场、商户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行市场轮值制度,由多家专业市场派出管理人员组建巡防队伍,参与十三行公共区域的巡逻管理。此外还支持企业开发“掌上十三行”物流程序、手推车降噪设备等,鼓励企业参与破解难题,改善“小散乱吵”等扰民问题。

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

“六网合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岭南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打造“六网合一”的综合调度指挥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沉,切实解决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如下途径可以上报。一是直接上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拨打12345热线,三是上报网格员。”陈芳介绍,全街8个社区划分为98个网格,以网格为基础“收集问题”,发挥网格员“经常巡、随时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按时刷”的作用,通过手机APP系统及时便利反映问题,并将一些简单问题在社区层面协商解决,社区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街道层面依托“呼应”综合指挥平台“统筹指挥”,对群众通过12345政府热线、社区党组织等各种渠道反映上来问题事项进行分类处理,分派到各职能科室、驻街队所协调解决,在社区和群众之间实现“你呼我应”,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琐事不出当天”,切实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如今,各类事件均实施视频监控跟进事件受理、指挥调度、事件流转和核对反馈,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据统计,通过“电子巡察”和群众反映等方式,平均每月网格员上报事件近200宗,办结率100%。岭南街通过巡查呼叫“联合执法队伍”处理的问题约400宗,实现“有呼必应、有诺必果”。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黄逸珩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