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党建引领 发展提速(广西贵港党建)
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泽义 周金有
“现在好了,只要在上班时间,村委办肯定有人在,不像以前办事要满村找人了。”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龙马村一群众说。近日,该区出台《村(社区)干部管理十项制度》,要求村(社区)干部要轮流坐班办公,每天安排2人以上坐班,时间为工作日8∶30-11∶30,14∶00-17∶00。
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介绍,2015年以来,贵港牢固树立“大党建引领大发展”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加强党建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
1
搭平台作示范 强党建筋骨
“建议市级层面建立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8月25日贵港市第六期“书记面对面”谈党建工作研讨会上,一位参会人员提出。
事隔两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如今贵港已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4个议事协调机构;搭建了“维稳基石工程”三级维稳平台,每季度召开维稳形势研判例会,每月召开综治工作研判例会,实施领导包案责任制,重大问题随时联调。
贵港市领导率先垂范,着力推进基层党建载体品牌创新,搭建“书记面对面”谈党建工作平台。李新元主持,每月召开一期、每期一个主题,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面对面谈问题、找差距,查原因、寻对策,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目前已先后举办了党建引领招商引资、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8期,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
覃塘区将此活动推向纵深,迅速推出“书记面对面·点上看”活动,直接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拉到现场,“互相评、立即改”,开展集体研讨,在基层一线剖析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落实党建责任、破解发展难题。
11月1日,贵港市市长农融前往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市长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在听取该公司关于加快搬迁贵钢生活区进度、加快郁江物流仓储项目用地征收速度等问题的请求后,当即请住建委、国土资源局、工信委以及港北区、覃塘区提出解决方案。快速反应得到了企业的点赞。
2
建机制激活力 “磨不推自转”
如何让党员干部以最大的热情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做到“磨不推自转”?贵港市探索建立了系列工作机制,瞄准了精准脱贫这个“耙心”,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成为一种常态。
为实现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制度化、规范化,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出台促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比如覃塘区的“干部管理10项制度”中就有“三会一课”制度,其中要求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制度,还要定期听取、讨论支委会的工作报告,对其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平南县建立GBS电子考勤管理制度,利用“外勤助手考勤平台”,实现了对79名“第一书记”的考勤管理,每名“第一书记”每天八小时工作时间内的运行轨迹,全部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港北区规定每月的“党员活动日”,激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并通过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党员民主测评、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既要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也要为那些敢于改革的创新者撑腰鼓劲。贵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贵文介绍,为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贵港出台《鼓励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暂行办法》,这是贵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3
建阵地强基础 促发展加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是乡镇、社区还是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有所突破,基层党建是基础,干部是关键。”谈到党建工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港北区区委书记韦庆强说。
位于港北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目前签约引进电动车企业51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只不过用了一年半时间。这当中星迈科技企业孵化器功不可没。“我们为进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人才招聘、政策、管理、物流、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贴心服务,目前正在为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基地党支部书记、孵化器负责人练列敏说。而基地的“核心部件”,就是7月13日在港北区党委的帮助下成立的党支部,全体党员在为服务企业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头号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艰巨,桂平市委成立大藤峡临时党委,并下设11个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委书记、项目常务副指挥长杨大东说:“11个临时党支部与53个村屯党小组‘结对子’,引导各屯推行‘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议决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等重大事项,党群聚心凝力克难攻坚,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完成征地1.17万亩,船闸工程区域急需搬迁施工的279户、1111名群众全部签订临时搬迁协议。”
“强基固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显而易见。”玉彤介绍,在天眼工程建设中,大岭乡发挥党建统领核心作用,45万元建设资金很快筹集到位,在全乡10个村59个屯安装监控摄像头70个,并在派出所建立总监控室、10个村建分监控室,成为当地首个实现“天眼工程”全覆盖通村屯的乡镇,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社会治安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