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活”起来“留”下来——吉安县党建赋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小记
“明清房屋28栋、黄赞汤父兄公祠等祠堂5座、义城先祖永兴寺家庙1座……”近日,笔者行走在吉安县固江镇瑞洁村委社边村,尽显庐陵之风的房屋祠宇,勾勒江南之貌的曲径回廊随即映入眼帘。
按照人员“动”起来、村落“活”起来、乡愁“留”下来的工作目标,该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新路径,建立了县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实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带头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全县22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实干:上下齐心,把牢传统村落保护方向
该县将传统村落保护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名县领导联村、一名乡镇领导包村、一个工作组挂村的“一对一”包干结对工作格局,整体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近年来,该县结合红色名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4500余万元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遗址、故居进行保护和修复。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历史史料,挖掘、研究民间流传的老故事,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复原等,打造了浬田镇清水田岸上村、横江镇中马洲村等一批示范点,重现古村的历史风貌。
选贤:严把关口,激活传统村落保护动能
该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标准,把能打胜仗、敢于攻坚、善于创新作为硬性指标,注重从村级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优秀退役军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四类人员”中选拔村“两委”后备干部,严守村委干部入口关。截至目前,全县22个传统村落村党组织书记均为致富带头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5万元以上,最高达64.9万元。
除此之外,该县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持续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队伍的管理。通过设立党员“公共设施管理岗”,划分“党员包保责任区”,及时排查古建文物、基础设施等养护问题。围绕讲好传统村落故事,精心培育34名党员成为讲解员,打造一个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专门服务传统村落保护的“三老讲解团”。
纾困:部门联动,夯实传统村落保护基础
传统村落保护涉及整体性、系统性、有效性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才能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做好做实?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该县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协调推进组,整合各部门政策、资金、资源,统筹协调传统村落保护各项工作,明确各职能单位的工作职责,以推进组每月调度、定期召开碰头会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职能单位职责不明、各自为政的顽瘴痼疾。今年以来,该县共解决涉及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18个,对5栋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得益于县委逐步建立健全的传统村落保护体制机制和相关单位、部门的通力配合,我镇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升上都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固江镇党委书记陈超东如是说。
融合:创新互动,拓宽传统村落保护思路
为做好传统村落常态长效保护工作,该县建立村庄长效管护和遗址、故居长效管护机制,配齐配强保洁员队伍,对已修复的遗址、故居指定专人负责,让传统村落有“形象”、焕“新颜”,让村民存得住记忆,游子留得住乡愁。
有了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该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为进一步纵深推进该项工作,该县始终以工作“创特色、呈亮色”为目标,念好“活”字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德宣传进农村、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忠孝模范”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文娱及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家风,切实增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殷姿、刘星、刘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