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紧盯农村基层党建薄弱环节破解难题(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华亭市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以党建信息化促任务落实,着力攻坚“五抓五解”措施,瞄准农村基层党建薄弱环节积极有效破解难题。
抓牢党建责任破解主责缺位难题
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党支部联系点制度,进一步靠实“县级领导定点联系、组工干部定点指导、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定点包抓、党建指导员定点落实”全域联动机制,全市22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确定党支部工作联系点22个。构建了“定责—督促—问效—考评”管控体系,坚持把党建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党务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逐级汇报、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抓党建有计划、有调度、有督查、有落实、有考核、有奖惩“五有”措施,健全完善“月提醒调度、季交叉督导、半年现场推进、全年观摩述评”工作督促落实机制,各党委(党组)每月围绕融合推进的重点任务给基层党支部下发基层党建工作“提醒函”,市委组织部每季度抽组基层党务干部针对融合推进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至少开展1次交叉督导和暗访督查,每半年对融合推进情况分领域召开1次现场推进会,年底开展基层党建集中观摩和述职评议考核,有力破解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不够高的问题。
抓实后进整顿破解软弱涣散难题
坚持把摸清和解决农村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巩固基层组织基础的重要突破口,本着“揭家丑”“不护短”的原则,按照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的原则,实行拉网式摸排,对2021年确定的1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照“一村一策、对症下药”的要求,在农村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社区采取市委挂牌、街道督办、专人包抓、限期整顿的方式,其他领域由上级党组织联系包抓,集中解决带富致富能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度落实不经常等问题,切实提升整顿成效,确保完成一个、验收一个、达标一个。对2020年完成整顿的2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随机抽样、量化评分、独立测评、结果通报的方式,及时组织乡镇党委再次“会诊”,查找存在问题,并责令“回炉”重新整顿。结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进行全方位检验,建立“问题清单”,逐条制定整顿措施,对症下药开出整顿“良方”,做到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时限要求、工作措施和责任主体“五明确”。目前,联系县级领导到村调研指导16次,包抓乡镇领导到村帮助整顿34次,结对的机关单位到村帮助整顿21次,有力提升了整顿质量。
抓优队伍建设破解能力不强难题
以打造“双好双强”型干部为目标,注重村干部选育管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后进转化”“多元投入”“交叉督导”“减量考核”机制,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考聘大学生专职化党组织书记36名,大学生村文书实现“全配备”。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施策、分层培训原则,有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对照制定下发的《2021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全市114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2轮培训,对其他村(社区)“两委”委员进行了全覆盖培训,着力提升了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全面开展了驻村帮扶干部履职尽责专题调研,按照“调回一人补充一人”的原则,对全市3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中驻村期满2年或人事关系已从派出单位转出,以及身体患病或家庭有实际困难的51名驻村干部进行了调整轮换,保证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最优化。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共同开展工作督查2次,全面了解掌握驻村帮扶干部工作状况,督促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同时,紧扣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结合 “四抓两整治”推进计划,管好用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持续放大党员教育“掌中宝”、乡村“大喇叭”、“一委一号、一支一群”等“线上 线下”党员教育平台,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量身定做了提质拓能的“营养套餐”,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打造了一支过得硬、敢担当、能带富、会服务、善治理的新时代农村干部队伍。
抓新党建阵地破解为民服务难题
持续加大基层保障经费投入,通过整合村级集体资产、农村“三变”改革、“一事一议” 项目等资金,争取上级部门帮扶资金,乡镇和村级自筹,市财政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支持的多元化筹资方式,统筹设置村和社区党员活动室、党务村务公开栏和室外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统一规范了“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对全市127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进行了全覆盖摸排调研,对老旧破损、配套设施简陋的村级活动场所,采取重新选址规划新建一批、依托闲置资产修缮改建一批、在原有阵地规范提升一批等方式,纳入新改扩建计划进行改造提升,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活动阵地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使工作重心由“全达标”向“经常用”转变,有效破解了基层活动场所不达标等瓶颈难题。
抓活集体经济破解后劲不足难题
按照平凉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20年省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组织专门力量,按照“一村一策”方案,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计划,下拨党建补助经费100万元,精心筛选10个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的村重点进行扶持,通过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带动、为农服务、投资创业、多元合作6种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了朱家坡、大南峪、东沟小渔村等一批发展典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2万元以上的村占到了80.7%。各级党组织采取“六种模式”,实施“规范提升、创新助力、强村增力、产业富民、培训提质”行动,健全完善思想引领、支部引领、党员引领、能人引领机制,大力推行“四链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党组织 公司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等各类产业党组织83个,培育“三个带头人”848名,涌现出孔彦荣、岳彩霞等一批典型人物,推动了党建工作和富民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构建了一产业一支部、一链点一小组的“一核多元”组织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