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民生诉求“最后一公里”?南方日报深调研团队走进盐田|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调研
边坡隐患如何得到治理?如何为孩子在家门口开辟一片玩乐空间?公交站台如何设立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7月16日,南方报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队走进深圳盐田,围绕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座谈,并调研走访了海山街道田东社区、太平洋公园、深盐路边坡隐患现场等地,实地探寻了盐田区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生动案例。
诉求解决更高效
“感谢党委政府为百姓办实事,让我们节约了电费开支。”拿到最新一个月的电费账单,家住昊海君悦大厦公寓的居民由衷感叹道。
原来,该公寓因为多年前开发商在建设时未按一户一表设计建设,导致无法抄表到户,部分居民长期按商电收费。挂点社区的区委主要领导带队现场研究后,决定由供电部门联合住建、物业管理处,挨家挨户厘清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情况,目前已按居民电价对居民用户收缴电费。
基层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位于海山街道的田东社区,小区多、学校多、道路边坡多。在这样一个居民诉求复杂多样的社区,该如何完成治理难题,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答案就藏在盐田区创新实施的“区领导进社区”工作机制之中。为了解决“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难以发挥到位的问题,盐田区不断完善“区领导进社区”工作机制,推动区领导亲自认领、亲自调研、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形成由区领导牵头、职能部门解决、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的民生诉求解决机制,推动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
盐田区多渠道收集问题,为区领导进社区“加料”。盐田区委组织部通过社区党委和小区物业日常工作中发现、民生诉求平台转办、社区居民上报以及区领导进社区收集等多渠道汇总居民群众的“难办小事”。汇总问题后,对群众诉求逐一“过筛子”,将切口小、涉及部门多、街道社区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根据区领导分管领域、个人专长、挂点社区等情形进行分派。
除了“加料”,盐田区还为问题解决“加速”。对于可以较快解决的问题,由区领导带领挂点社区的区直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现场听取群众和相关方面意见诉求,现场“拍板”解决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对历史遗留、复杂疑难问题、涉及工程施工等难点问题,盐田区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专题协商等方式,分步骤推动解决;对群众反映高频、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做到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研究解决对策过程中,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决策过程,直接表达自身诉求,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百姓幸福更可感
小区楼下公园通过加装儿童游乐设施,让孩子们有了独属的一方天地,得以尽情玩耍;横亘在路边的边坡隐患正在得到逐步整治,周边居民出行更有安全感了;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在永安社区相关路段增设公交站点,公交出行不再“长路漫漫”;针对某商圈餐饮店存在油烟排放扰民问题,协调排烟管道进行升级改造,居民开窗通风不再“心惊胆战”。
在盐田,通过“区领导进社区”活动,越来越多类似的“小改变”,正在构筑全体盐田人的“大幸福”。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盐田区领导进社区累计达260余次,推动解决70余个难点问题。 如今的盐田,“区领导进社区”治理模式已然初见成效,盐田党建也朝着引领更有力、服务群众更有为、社会治理更有效的方向迈进。
调研中,社区党委书记对“区领导进社区” 活动带来的变化感受很深。“活动开展以来,区领导进社区解决问题更加聚焦,辖区居民的诉求得到了很快的反馈和解决,得到群众的真心点赞和认可。”田东社区党委书记杨碧琼告诉记者。
盐田,民生诉求解决的效率力求更加高效。当下,盐田区正以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依托区民生诉求平台开发完善区领导进社区履职模块,通过系统实现区领导进社区问题收集、办理、督办、评价全流程闭环,不断提升“区领导进社区”工作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重点从群众评价和信息化两个方面,加强对部门‘为居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工作考核,不断提升办理质效,持续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盐田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筹】杨磊
【撰文】南方 记者 徐烜和
【摄影】鲁力
【作者】 徐烜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