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党旗映老区 ——龙岩市党建工作综述(龙岩党史办)
5月20日,龙岩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这是龙岩市“十个专题”千名干部培训的第三专题,此前,赴深圳市委党校举办的第一专题共三期“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和赴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二专题第四期“推动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均已圆满完成。
组织千名领导干部赴异地举办“十个专题”培训,是我市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提升“红土先锋”党建品牌,开展基层党建比创新、比典型、比服务、看实效“三比一看”活动,实施“红土先锋”基层党建典型培育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学以致用,提升素质能力
按照“大学习、大普及、大践行”活动要求,我市以“落实新思想、唱响红古田、建设新龙岩”为主线,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运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为实现新思想全面覆盖,我市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作为“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重要内容,在全市6318个党支部召开以“学习贯彻新思想,新时代体现新担当新作为”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3967名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17万多党员参与专题学习,对县处级以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各系统、各行业人员,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全市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同时,以古田干部学院为龙头,打造提升古田会议会址群等9个市级核心现场教学点、97个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基地,古田干部学院被中央组织部列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高清平台等党建新媒体矩阵,推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章’口就来”“闽西党旗红”“党员e家”影响力与日俱增。
围绕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我市聚焦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提升一线解决问题能力,着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的干部队伍。尤其是今年以来,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开展“十个专题”千名干部异地大培训,有效开阔了参训领导干部视野,拓展了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固本强基,建强基层堡垒
“红土先锋”是我市党建工作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市深化开展“红土先锋”基层党建典型培育行动,在全市重点培育73个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对21个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专门安排21个市直部门挂钩帮扶、选派21名市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对各市级农村示范点和各市级社区、“两新”组织示范点分别安排党建专项经费补助,并在农村、社区广泛建立以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扶贫济困为主的综合型党员工作室;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两新”组织建立以争创一流业绩为主的专业型党员工作室。
近年来,我市着力抓党建促精准脱贫、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2018年,我市1790个村、126个社区任期届满进行换届选举,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分别达100%、99.88%,“两委”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和女性所占比例增长幅度和年轻化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在此基础上,实施“支部 合作社(协会、基地) 电商 贫困户”等“党建 ”办法,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大攻坚战”,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同时,广泛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力维护基层政权安全。在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方面,大力实施“引才回乡”工程,从严从实加强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持续加强418名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服务管理。
与此同时,机关党建、学校党建、城市党建、国企党建、“两新”组织领域党建稳步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2018年全市新发展党员2814名,完成省指导性计划的101.1%。
立足发展,彰显担当作为
围绕机构改革,我市坚持服务改革,坚持人随事走、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坚持实绩导向,选优配强处级领导班子。同时,结合群团改革,进一步优化群团领导班子结构。2018年,圆满完成了工、青、妇、社科联、侨联、残联等群团换届工作。在国企改革上,提出市管企业领导班子配备人选优化方案,供市委研究决策,为市属国企整合重组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眼落实落细落小,我市探索创新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以及我市《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 结合“大督查大落实”开展一线考核,完善容错纠错,通向上渠道,让干部干有“动力”、干有“活力”、干有“奔头”,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同时,严格干部监督管理,除了提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两项法规”的刚性约束,还强化对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巡视巡察等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落实提醒函询诫勉制度刚性,强化结果应用,抓早抓小、红脸出汗。此外,做好选调生、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选调生“传帮带”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率先部署中央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 “五个一”活动。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人才发展集团,推行“人才 资本 项目”招商模式,已引进落地15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总投资3.3亿元。同时,打造人才集聚示范基地、设立专项基金,建设人才孵化基地、校地资源共享平台、产学研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
在此过程中,我市突出精准引才,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完善政策配套,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大舆论宣传,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2018年,争取省级人才经费超过过去5年总和,引进省“百人计划”人才、省级高层次ABC类人才均为2017年全年总数的3倍,引进工科类青年人才为2017年全年总数的2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几何增长,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前5年的总和。
通过持续创新、精心耕耘,闽西党建工作影响力日益提升。“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等5项创新做法获评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二;“红色幸福小区”“在职党员回家”工程2项工作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候选案例;党建带工建“353”机制、农村发展党员“331”机制等经验做法被《经济日报》等全国性媒体报道,“红土先锋”党建工作品牌愈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