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直机关工委:“四方面发力” 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相融相促
岁末年初,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文化长廊里色彩分明,创新机关文化品牌跃入眼帘,浓郁的文化建设氛围扑面而来。
文化长廊建设是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文化高地,构筑文化家园,不断激发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有力举措。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文化长廊一角
“我们始终用系统的思维来建设机关,扎实有力抓党建,以党建为切入点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高俊华在机关党组(扩大)会议上说。
近年来,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以破解“两张皮”问题为切入点,黔东南州直机关工委牢牢抓住制约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把脉问诊,紧盯工作痛点对症开方,有力解决机关党建工作难题,持续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政治引领上,着力建设模范机关,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截至目前,共评选出27家机关党的建设和模范机关建设先进单位,10家模范机关标兵单位,20家先进单位。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文化长廊布局党建文化
在责任落实方面,建立“三级书记”履职清单和多项管理机制,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及常态化督导,有效压紧压实了工作责任,提升了机关党建水平。截至目前,已制定多个年度工作要点,提出问题清单268条,下派任务清单392条,并开展了380余次机关党建联系服务。
在履职保障上,针对党员干部能力短板,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系列培训,全面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建工作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16期党员教育培训班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1000余人次,党员发展对象300余人次。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文化长廊布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在实绩实效上,搭建“双报到双服务”“三联三助”和党员服务队等平台,深入推进“双带五引·表率争先”工程。通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截至目前,机关所属416个党支部全部达标,5500余名党员参与志愿服务15000余人次,助力解决1600余件民生实事。此外,还推动了多个以党员为主体的服务队开展服务,并与多个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展现了工委在党建和业务服务融合方面的卓越成果。
通讯员 曾垂栋、樊恩彤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
编辑 李丽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