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5方面20条及原因剖析(2020年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公文提纲分享##公文素材##党建品牌##党建之窗##基层党建述职#
一、党组织建设方面
1. 党组织班子配备不够优化,部分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原因剖析:在选拔任用党组织班子成员时,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机制,未能充分考虑到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对于候选人的考察侧重于工作业绩和人际关系,而对其党建知识、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估不够深入。同时,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在班子成员调整时,缺乏足够优秀的人才储备。
2. 党组织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原因剖析:策划党组织活动时,缺乏对党员兴趣爱好和需求的深入调研,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党员的特点和期望。活动策划团队思维不够活跃,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活动模式,对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缺乏探索和尝试。此外,活动经费和资源的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形式的创新。
3. 党组织内部沟通机制不畅通,信息传递存在滞后。
原因剖析:党组织内部尚未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信息传递渠道不顺畅。部分党组织成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意识,工作分工不够明确,职责界限模糊,导致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责任不明的情况。
4. 党组织工作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存在打折扣的现象。
原因剖析:对党组织工作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足,部分党员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理解不深,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未能充分结合党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
5. 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原因剖析:对基层党组织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资源分配、人员配备和工作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负责人缺乏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无法有效地发挥带头作用。
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1. 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
原因剖析:在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时,未能充分结合党员的岗位特点、年龄结构和思想状况,导致培训内容与党员的实际需求脱节。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集中授课和理论学习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影响了培训效果。
2. 部分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原因剖析:对党员学习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手段,导致部分党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党组织对党员学习的督促和检查力度不足,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党员未能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
3. 党员管理存在宽松软的情况。
原因剖析: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存在“老好人”思想。同时,对党员的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不够经常,导致部分党员纪律意识淡薄。
4. 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存在失联和教育管理空白的情况。
原因剖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现有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对流动党员的信息登记和更新不及时,导致党组织无法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去向和联系方式。缺乏针对流动党员特点的教育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流动党员的学习和参与党组织活动的需求。
5. 对党员的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主要以工作业绩为主,忽视了思想、作风等方面。
原因剖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过于侧重工作业绩等量化指标,而对党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党性修养、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评价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可操作性的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年终总结和民主测评为主,缺乏日常的跟踪和监督。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未能与党员的奖惩、晋升、选拔等挂钩,导致考核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明显。
三、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方面
1.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原因剖析: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深刻理解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未能有机融合,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工作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党建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共享,导致工作协同不够。
2. 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对重大决策的参与度不够。
原因剖析:党组织对业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研究不够深入,无法为业务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部分党组织成员缺乏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在参与重大决策时,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党组织参与决策的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参与渠道和方式,导致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决策层。
3. 党建工作对业务难题的破解支持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原因剖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找得不准,没有深入分析业务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在面对业务难题时,缺乏主动作为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资源整合不够,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业务难题。
4. 业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党建工作的优势和资源。
原因剖析:缺乏对业务工作中先进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和提炼,没有将其上升到党建工作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层面。党组织对业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宣传推广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 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
原因剖析:对党建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宣传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业务工作的权重过高,对党建工作的考核相对较弱,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更倾向于关注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部分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安排和资源配置上向业务工作倾斜。
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1. 党风廉政教育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效果不明显。
原因剖析:党风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较为传统,主要以集中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为主,缺乏互动性和体验式的教育活动,难以引起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和深刻反思。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未能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趋势的解读不够及时和深入,导致教育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2.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完善,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
原因剖析:对廉政风险点的排查不够全面和深入,没有覆盖到所有业务领域和工作环节。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对风险的等级划分不够准确。防控措施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 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够。
原因剖析:监督力量不足,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监督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于内部监督和事后监督,缺乏有效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手段,且问责机制不够健全。
4. 部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
原因剖析: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不够经常和深入,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机制。部分党员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5. 对群众反映的廉政问题处理不够及时和公开,群众满意度不高。
原因剖析:处理群众反映的廉政问题的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和优化,存在拖延办理的情况。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对处理结果的公开不够及时和全面,群众无法及时了解处理情况。缺乏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和反馈机制,对群众的关切和疑问未能及时回应和解释,导致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