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今日整版聚焦镇雄党建(镇雄日报社)
镇雄县: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近年来,镇雄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采取“三聚焦三强化”举措,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镇雄县辖30个乡镇(街道)、262个村(社区),有基层党组织1924个,党员38049人。该县聚焦思想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云岭先锋”App、“学习强国”App、“云岭先锋”系列平台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形式开展党员全员轮训。同时,聚焦脱贫成果巩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党员干部互动讲、镇村干部兜底讲、网络平台屏对屏宣讲等,进村入组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结合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四个100”农村示范家庭评选活动、“核心价值观百家讲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镇雄县聚焦组织建设,抓队伍建管,提升领导力;抓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抓示范带头,提升凝聚力。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实施农村优秀回引计划、“古邦归雁”行动,注重从毕业大学生、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乡贤能人中选优配强262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村干部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深化“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建立了30名县处级领导任乡镇“第一书记”制度等,全覆盖对1881个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对23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同时,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在各领域选树培育基层党建示范党支部60个,以点带面促进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全面提升。建立“支部联到村、干部包到户”工作机制,推动110家县直部门党组织与243个村开展联建,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创的方式,指导帮助联系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行全体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凝心聚力三个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成果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工作。
该县聚焦机制建设,强化治理效能。突出队伍监督管理,强化村级队伍建设。突出为民办事,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梳理完善了“四议两公开”、城乡低保办理、《残疾人证办理》、乡村公益性岗位申报等36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促进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突出基层治理,督促指导各村(社区)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积极推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红黑榜”“积分评定”“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等机制,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运用媒体平台推进作风革命
近年来,镇雄县运用媒体宣传动员、舆论监督和跟踪问效的优势,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动员、舆论监督和跟踪问效作用,推动全县作风革命机关效能建设走深走实。
“镇雄北服务区往毕节方向高速路上脏得不堪入目,影响镇雄的形象”“大厅窗口未提供一次性告知单,使群众来回跑”……这是镇雄县在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中,运用媒体平台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获得的一条条线索。
该县在镇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微镇雄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媒介开设“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专题、曝光台、“红黑榜”、“媒体问政”栏目,依托问政平台、栏目、热线电话等渠道,收集梳理社情民意,挖掘正反面典型案例,形成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良好氛围,使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分类施策激发行业党建活力
近年来,镇雄县全面深入推进行业系统党建创新,持续抓重点、破难点、塑亮点,在各行业系统凝聚起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该县坚持“一行业一品牌”创建活动,深化机关党建“1 5 N”片区协作模式,深入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强化国企党建“一企一品牌”建设,有效厘清并实现县属国企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深入实施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大力创建“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点学校;全面推行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分设,配强补齐县属公立医院党组织班子,持续加大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力度。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千社帮千户”活动,通过摸排“两新”党组织、选派“两新”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延伸新群体新行业党建触角、增强党建质效;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新力量”“乡村振兴新力量”计划,推动“两新”组织在基层治理及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
截至目前,镇雄县申报“昭通市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3家,新成立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3个,创建“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学校6所,成立民办教育、民营医院等领域党委4个,建立“两新”工作站21处。
规范人事档案提升干部管理水平
近年来,镇雄县在科学管理档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选人用人中的基础作用,为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和人才评鉴等提供信息保障,有效推动干部管理“上下”有序。
该县坚持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原则。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为重点,结合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持续推进全县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并通过“三龄两历一身份”对干部实绩进行全方位分析,考察了解干部和人才的不同特点,从中发现和开发利用人才,提出培养教育和使用的建议,为发现干部、推荐干部、培养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2022年以来,镇雄县委组织部严把档案材料整理、审核和档案转递手续关卡,规范做好新录用、岗位调动等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材料补充完善、接收、入库等工作。共收集装档6000余份干部成长过程中新形成的档案材料,配合做好1000余名干部任免、职级晋升等档案查阅、研判工作,为全面考准干部、有效培养干部、精准使用干部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产业化促群众增收
近年来,镇雄县母享镇始终坚持“党支部 集体经济 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香菇种植,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近日该镇香菇进入丰产期,党员志愿者正在帮助农户搬运香菇。
把党的好声音传到群众心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镇雄县积极组建宣讲小分队,以院坝会、火塘会、板凳会、田间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好声音传播到党员群众心坎里。图为场坝镇巴溜村驻村干部近日为党员群众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
选调生一线为民解难练本领
“感谢哥哥姐姐送来的文具用品,今后我会努力学习,长大后有能力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近日,在镇雄县选调生许梅的组织下,一场名为“情暖冬季为爱护行”的送温暖活动在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举行,30名困难群众收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这是镇雄县选调生充分运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办实事解民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雄县把墩苗历练作为选调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紧扣一线为民解难主题,给予资金保障和历练平台,切实提高选调生服务群众的真本领。2022年以来,该县采取组织部门给资金出考题、乡镇(街道)把方向给平台、选调生定方案报审批的模式,选调生立足村情民意,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了解群众实际需求,“一人一方案”专项定制“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计划,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截至目前,镇雄县已发放选调生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余万元,27名选调生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成果巩固、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等为民办实事项目30余项。
精准抓实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近年来,镇雄县聚焦精准服务工作理念,突出精心精细精准、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提升新时代老干部服务水平。
夯实精准服务的基础。该县通过动态收集离休干部和处级退休干部个人信息,准确掌握干部身份、家庭成员、离退休时间、工作简历、健康状况、居住地点等情况,精准标注老干部高龄、独居、患病、特困等情况,建立“一人一册”详细完备的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完善精准服务的机制。镇雄县委老干部局全体干部职工结对联系服务全县离退休干部,主动联系听取老干部对离退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老干部服务需求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协同离退休干部原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方案,确保老干部们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
提升精准服务的质量。根据部分离退休干部年老体弱、参加活动不方便等情况,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确保老干部方便学、能学懂;根据老干部需求建立“服务菜单”,对接联系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老干部提供保健、远程中医问诊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通过送服务上门的方式为老干部提供健康理疗、护理服务以及家政服务,不断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岗位自荐促干部担当作为
2022年以来,镇雄县创新开展科级领导干部岗位自荐工作,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及早发现、及时培养、精准选拔使用优秀干部,推进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双向选择。
镇雄县对干部提出的自荐申请,由组织部门组织力量,对自荐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格条件、廉政情况等开展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充分结合蹲点调研、工作考核、岗位经历等进行综合研判和精准匹配。对匹配度较高的干部,按程序推荐考察到自荐或同类型岗位;对匹配度较低但有潜力的干部纳入优秀干部库,跟踪培养管理。
该县科级干部岗位自荐工作,树立了“有为才有位”的鲜明导向,使选人用人的渠道更加宽广,干部任用公信度进一步提升。自干部自荐机制出台后,全县有80余名科级干部踊跃自荐。目前已有10名优秀干部得到提拔或轮岗重用,有数名干部纳入后备库管理,拟重点培养使用。
“菜单式”培训让外出实训更有实效
“到四川、贵州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给了我开阔眼界的机会,让我找到了带领易地搬迁群众发家致富的方向。”近日,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裕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成涛为外出实训点赞。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村(社区)干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镇雄县组织实施村(社区)干部实训项目,按照村干部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实训的“菜单式”培训模式,由乡镇(街道)牵头,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培训,县级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到云南曲靖、贵州六盘水等地开展实训46期1226人次,重点学习这些地方先进的工作理念、独特的工作思路、有效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视野,有效提高村(社区)干部致富带富、服务群众的能力。
1.2万名党员带头办民生实事5.4万件
2022年以来,镇雄县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走基层、下沉一线办实事”实践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到村、到户、到企业开展联系帮扶活动,集中办理了一批惠民便民的民生实事,帮助一批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截至目前,镇雄县1887个基层党组织和1.2万名党员带头办理民生实事5.4万件,解决企业问题127个。
“我们多干一点,群众少花一点,让老百姓的钱每分都花在刀刃上……”以勒镇党委副书记陈涛曾是镇雄县自然资源局的业务骨干,到乡镇任职后他对为民办实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涛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技术,无偿为全镇504户农户完成新建房屋范围线界定,每户节约300元。
在“万名干部走基层、下沉一线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镇雄县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出谋划策,为群众降低产业投资风险;深入田间地头,助力农户搞好农业生产;下沉企业争当暖心“店小二”……广大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担当、用实事助民减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成为民解忧化难的行动自觉。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镇雄县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政策落实、推进项目建设、做实监测帮扶、促进群众增收,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该县聚焦“三类对象”,通过支部联到村、干部包到户,组织8655名市县乡村干部结对包保,坚持一月一走访、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解决,严防规模性返贫风险。县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挂联30个乡镇(街道)并担任第一书记,落实挂乡联村包组责任。选派567名干部、262名大学生进驻乡村一线,投身脱贫巩固、基层治理等工作。开展“古邦归雁”行动,吸引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在外党组织和劳务输出工作站“前哨”作用,帮助务工人员稳岗就业。采取“党支部 公司 基地 合作社”模式,发展竹子、生猪、魔芋、辣椒、肉牛等产业;聚焦呢噜坪、大地、鲁家院子3个万人易迁安置点,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园;推行党建“1 8”社区服务模式,建立微信集群、数据共享的线上微网格,服务群众不打烊、了解社情不跑路。
“全民议事”搭建党群连心桥
近年来,镇雄县不断拓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实效,推动全县30个乡镇(街道)262个村(社区)先后组建了937个村(居)民发展议事委员会,搭建党群连心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议事会由村(居)民小组党支部所覆盖的村(居)民小组为单元组建,或由5至10个相邻的村(居)民小组联合组建,成员在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离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中选任,由7至13人组成。
议事会坚持党建引领、群众满意、常态长效的原则,每月定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进农家”学习活动、“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议事活动、“远亲不如近邻”互助活动、“平安和谐靠大家”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在议事上求精准、在管理上有创新、在办事上见成效。
宣讲现场搬到赤水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日,一场特殊的宣讲在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的赤水河源头进行。
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深落细,镇雄县赤水源镇充分发挥赤水河源头景点带动效应,把宣讲现场搬到赤水河源头,将枯燥的会场宣讲变为生动的现场体验。
该镇从镇、村干部及党员群众中培养了一批志愿宣讲小分队,充分结合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等活动,采取“党员宣讲 志愿护河行动”模式,通过理论小辅导、体会小交流、故事小分享、护河我参与等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合,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前来观光的群众带来一场场入耳入心的特色微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组团式”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镇雄县大力发挥“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领头雁”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聚合效应,有效推动全县农村产业发展。
该县建立科技特派团成员包乡联村机制,技术服务覆盖24个重点乡镇57个行政村,对接科技服务经营主体17个,引进新品种30个、新技术19项,指导建立种养示范基地10个,开展集中攻关技术14项。教育帮扶团队针对各帮扶学校开展调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帮扶教师与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选派后备干部到帮扶单位跟岗研修等形式,推动“校企合作”及“委托培养”。医疗帮扶团队结合镇雄县人民医院实际,精准制定帮扶方案,通过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培训讲座等促进医院业务提升规范化、专科发展高效化、医院管理科学化。
高质高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
2022年,镇雄县高效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县已发展党员663名。
该县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构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队伍现状和变化趋势,加强统筹谋划、科学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着力改善和优化党员的年龄、文化、性别、民族和职业结构,注重向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学历群体、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倾斜。
该县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到入党条件、理想信念、权利义务、先锋模范作用“四看”,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质量过硬。实行发展党员跟踪培养制度,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严格发展党员的5个阶段、25个步骤发展要求,保证每个关节、每个阶段符合标准、符合程序,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带病入党”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蓝豹救援“救”在身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蓝豹救援队队员轮流跳入水中救援落水女孩,情况十分危急。队员徐兴吉成功用救援绳绑住左手,右手拽住女孩,队员们迅速排成一列,紧握绳子使劲向上拉……经过半小时的努力,落水女孩终于被成功救上岸。
“蓝豹救援,救在身边”,是镇雄县“两新”党工委给予的评价。目前,这支队伍共45人,其中有7名党员。该救援队始终坚持“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发展”的理念,有效把救援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中,发挥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多年来,这支救援队完成云南镇雄洪灾、云南大理漾濞地震、河南荥阳洪灾、四川芦山地震等多项救援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山火救援3次、水域救援21次、深井打捞3次、其他紧急救援100余次;开展安全知识宣讲、应急演练培训60余次,受益数万人。
近年来,镇雄县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采取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的模式,重点打造了4个以蓝豹救援党支部为代表的“双强六好”“两新”党组织。通过抓示范带动促覆盖,标杆引领促提升,激活“两新”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不断延伸党基层组织的触角。
产业多点开花 群众增收有道
近年来,随着镇雄县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步伐的不断迈进,“党支部 集体经济公司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愈发成熟,产业之花在镇雄县多点绽放。
镇雄县紧扣“1 1 N”农业产业总体布局和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总体思路,将集体经济发展与竹子、生猪、魔芋、辣椒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建立产销、劳务、服务、资产租赁等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多渠道、多形式增收。截至目前,388个合作社、168家企业与脱贫户和“三类对象”绑定利益联结,“双绑”率98.41%,通过产业提质增效,每年带动人均增收1091元以上,三年带动人均增收3274元以上。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记者 谢毅 通讯员 刘星 毛君胜 邓港 罗健 陈静 谢显定 关梅 鲁越 谭磊 刘雪梅 碎金 高念平 曹莉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李章娟 林绍博 编辑/罗朝俊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