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区基层治理】汇聚党建“新势能” 赋能网格“精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
近年来,西河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途径,畅通问题反馈渠道,有效化解风险隐患,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抓“组织联建”,治理机制“系统化”
西河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以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建立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联动、协同用力,建强“三级”党组织一贯到底的治理动力总轴。一是“理”事有阵地。街道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及法治超市,各社区设立矛调站、法官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逐步形成矛盾纠纷在多元调解中心“一窗受理、一网服务,多方联动、跟踪办理”的调处运行机制。二是“评”事有渠道。街道、社区实行“两个平台”同时受理、分级办理以及周研判、月量化、季通报、半年评、年终考的工作机制,确保居民群众有地方评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解决居民各类诉求354件,化解率100%。三是“管”事有专人。建立法律咨询制度、律师现场“坐堂问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实现线上“键对键”、线下“面对面”、全程“零距离”管理。幸福社区“胡山”调解队,围绕社区治理顺民意、解民忧,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让老支书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桥头堡、连心桥”。
抓“网格联动”,治理体系“网格化”
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西河街道以“党建 网格”为抓手,不断完善网格治理体系,提升网格力量,优化网格治理水平,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一是织好居民自治“五级网”。采取“一小区一网格、一小区多网格”等形式划分网格82个,全覆盖组建网格党组织,延伸党组织触角进楼入户,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巷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上下联动推动党组织有机嵌入治理经脉。二是布好居民自治“四条线”。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党建引领线、“网格长—小区长—联户长”居民自治线、“社区—单位—物业”便民服务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志愿服务线,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帮扶解困等,让居民自治有秩序。三是架好居民自治“大舞台”。针对居民个性化需求,继续拓展“网格秘书”工作法,落实“五时”工作制,即“每时巡、适时访、及时办、随时报、按时记”,为居民纾困解难,实现问题早发现、困难早解决、政策早宣传,居民责任感、归属感不断增强,自治能力不断提升。
抓“问题联解”,治理服务“精细化”
多方力量联动,共同破解小区“疑难杂症”,深化民主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党委议事、社区(村)议事、网格议事三级协商议事作用,成功打造亮点抓手,实现民事民办。一是激发自治活力。健全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搭建小区恳谈会、楼栋协商会等平台,逐步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良好局面。顺驰苑网格打造“一廊一厅一小屋”自治庭院,推进民主协商在基层有序运转,共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87件。二是突出专业服务。持续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惠康南社区引入暖心社工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助餐、助行、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六助”服务;团结社区与新疆开放大学协作启动公益课堂服务项目,将书画、口才、舞蹈等课程融入社区周末公益课堂;泉水湾社区开设“益爱社区服务站”及“好邻居”压面铺,为辖区有需要的老人把服务送上门,让居民自治有温度。三是讲好身边故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邻里百家宴”等活动,持续推进惠康园社区“石榴花开·同心向党”品牌特色,使各族群众在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中加深了解、增进情谊,使治理更有成效,让幸福的成色更足,群众的生活更美。
伊州区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