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从“心·路”党课到“兴业讲堂”,从“滨江党建·金融外滩”到“豫见信仰·红色引擎”,从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到“三会”制度……近三年来,黄浦区打响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党建工作品牌,并形成了基层党建的品牌矩阵,通过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努力将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打造成为党建新高地。

传承红色血脉,彰显红色底蕴

黄浦这片热土上,曾诞生过诸多“第一次”和标志性首创。“四史”学习教育以来,黄浦区委积极用好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出“黄浦首发首创”学习教育品牌,并在当年的斜三地块、如今的海华花园开讲了第一课。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当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靠地方财政的调拨,杯水车薪。在旧改推进缓慢的情况下,黄浦区(原卢湾区)大胆创新,通过土地批租,由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300万美元受让了该地块,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进行旧区改造的先河,被誉为“海上第一块”。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以斜三地块成功改造为开端,土地批租在上海各区全面展开,上海大规模改造旧区得以成为现实。2018年,《打浦桥“斜三地块”首开“毛地批租”旧区改造先河》被评为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

“黄浦首发首创”学习教育品牌的推出,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在黄浦落地生根、走深走实,“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得以彰显,新的“首发首创”工作成果不断涌现,干部队伍使命担当意识切实增强,逐渐成为黄浦党建新名片。

在“黄浦首发首创”学习教育品牌的推动下,黄浦各街道、基层单位也纷纷结合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出特色纷呈的党建品牌。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推出了“心·路”党课、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推出“兴业讲堂”、区教育党工委推出“师说红课”,各个特色品牌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开启新的征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2001年,在豫园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豫园小商品市场成立了豫园个体劳动者联合党支部,之后逐步发展成为豫园小商品市场党总支。20年来,市场党总支坚持市场党建引领市场转型发展,创新实施“三建三带”市场党建工作机制,使党在市场商圈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扩大,市场党建引领市场转型发展动力更足。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豫园小商品市场从一个党支部发展为一个党总支下8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从最初的8名发展到现在93人,入党积极分子30余人,市场党组织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党员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市场党组织在市场管理、转型发展、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年,豫园街道市场党建案例荣获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同样在全国、全市基层党建中有影响力的还有外滩街道党工委的新时代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2020年,宝兴里旧改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在172天时间实现了宝兴里1136证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历史性地实现了旧改推进“零执行”,创造了近年来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居民签约、搬迁完成时间的新纪录。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市委组织部将宝兴里旧改中运用的群众工作方法总结为新时代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宝兴“十法”在全市推广,带动全市旧区改造提质增效。宝兴里旧改入选第三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十佳案例,宝兴居民区党总支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近三年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叫得响、影响深的党建品牌,还有外滩投资集团党委的“滨江党建·金融外滩”、老凤祥股份公司党委的“凤翔计划”、永业集团党委的“文化思南”,它们通过责任落实、任务落地,着力构筑起了黄浦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优势。

深化高效治理,助推城区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五里桥街道在社区治理实践中首创了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历经二十载,“三会”制度不断丰富深化,有效激发了基层自治活力。特别是在近年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美丽家园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中,街道和居委依托“三会”制度搭建起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听取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充分自主协商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基层社区有序、规范、精细治理。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率先探索“零距离”家园建设,积极借助制度设计和平台创新,打造“零距离”的多元协商机制、协同处置机制、共建共享机制。2018年,黄浦区在总结“1 6”以来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基础上,对“零距离服务”深化发展,出台《关于开展“零距离家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制度,健全组织架构及议事协商规则,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架构,形成“楼组-小区-居民区-街区”多层面的家园共同体。如今,“零距离家园”已经成为黄浦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品牌,在全市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打造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基层治理的“黄浦样板”。

从宝兴“十法”到“三会”制度,这样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宝兴里工作十法具体内容)

2019年,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聚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全面推动区域化党建与创新基层治理相融相促,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成立“淞园治慧”物业治理联盟,理顺机制构建“3 2 1”的物业治理组织体系,着力优化完善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协同运转的物业治理机制,持续推进物业经理培训制度和售后公房物业党建联建沟通会制度,聚力做好社区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