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保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报告)

重过程 重落实 重结果 重创新

——保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17年,保山市委以更加严实的管党治党思维,围绕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按照“构建机制、责任促动,强化支部、内生驱动,巩固提升、持续推动,打造典型、示范带动”的实际思路和工作路径,精心谋划和高位推动全市基层党的建设,全面构建起压实党建责任的指标体系、工作机制和评价办法,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重过程、重落实、重结果、重创新,推进各项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构建机制 压实责任

我市紧紧围绕目标导向、过程导向、务实导向、结果导向和创新导向等“五个导向”,紧扣责任清单、分层约谈、督查通报、考核评议、党建问责等“五个重点”,积极构建 “四位一体”的“组织建设从严”机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基层党建责任综合体。

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把党建目标指标化、清单化,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和具体方案,分别制定出县(市、区)党(工)委书记“1 15”责任清单、市直部门党(工)委书记“1 10”责任清单和“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重点任务项目清单。

实行过程监控。坚持平时考核,变“一锤子买卖”为“全天候管理”,市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暨“乡镇党委书记论坛”,市委组织部适时组织召开点评会、交流会、推进会,检验各地各单位抓落实的情况。

实行绩效评定。坚持务实导向,强化党建约谈、工作问责,每次通报中有一项“差”或两项“一般”的,由分管副部长约谈相应领导;有两项“差”或三项“一般”的,由常务副部长约谈相应领导;有三项“差”或四项“一般”的,由组织部长约谈相应领导;有四项“差”或五项“一般”的,由市委书记或副书记约谈党委书记,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强化结果运用。坚持把基层党建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开展两轮督查,约谈县区(园区)党委书记6人、部门党委书记9人;向26个党(工)委反馈问题清单186条。

把握重点 重在落实

保山市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2017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总抓手,持续推动各领域党员继续争当“六个先锋”,形成“比学赶超”的常态化制度化。

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聚焦“巩固提升”,全面深化“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提升行动。通过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抓难点抓兜底、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等有力措施,巩固并稳步提升“两新”组织覆盖率。上半年,全市共有2237户非公经济组织和340户社会组织纳入党建工作基数,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464个,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64个。全市“两新”组织中共有党员8484名。扎实开展党组织“四个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扎实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重点抓好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基础保障规范化,全面落实“15311”党建经费标准;推进基础台账规范化,390个党组织建立了完善的党务工作台账。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发挥作用,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发展互促共进。培育特色党建品牌强化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加强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于去年11月份超前谋划部署了20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其中就包括云南龙马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云南优昊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保山市凤溪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党支部、智合公司、浙江商会党支部5家“两新”基层党组织,目前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灯下黑”整治。围绕2016年市委确定的“两学一做一争当”这一主题,坚持和继承去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今年的新要求和保山工作特色,突出分类指导,不断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机关,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任务、融入队伍建设、融入业务发展,开展以“跨越发展当先锋、机关党建走前头”为主题,以“讲政治比忠诚、讲学习比素质、讲理想比信念、讲奉献比能力、讲规矩比干净、讲沟通比氛围、讲团结比和谐、讲服务比作风、讲担当比创新、讲作为比业绩”等“十讲十比”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表率,破解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灯下黑”的问题,促使机关党员干部争当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先锋。

抓实党建 攻坚脱贫

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情况。2016年,以乡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党组织负责人,切实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选拔为村和下设党组织书记等,为脱贫攻坚选出了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一批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较好地引领了脱贫攻坚工作落实。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654名,并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等方面的结构比例均进一步优化。当选的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从致富能人中选拔381人,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121人,从县乡机关和离退休干部、异地优秀村(社区)干部中选拔8人,从优秀村民小组长和村(社区)后备干部中选拔169人,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3人。

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情况。制定党员干部五年培训规划,把对他们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的重点。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各县市区积极开展万名党员大轮训、千堂党课下基层,冬春训等大规模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学院、基地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三点一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群和教学点资源,开展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万名党员大轮训”等,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分片培训,分类培训,组织到省内外发达地区考察、到实践基地实践培训等,每年对所有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全员轮训,并积极利用综合服务平台、远程教育、网络在线教育、微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和吸引力。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村级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切实解决了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

选派管理第一书记情况。严格把好选派质量关,将能力强,作风好,会干事,勇担当的干部派下去,确保每支工作队有5—10人,其中必须有1名农科技术人员,选好用好第一书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重点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干部、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干部。同时,每年轮换人数不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保持工作队员的稳定。2017年全市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306人,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208支,并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工作队长原则上由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同时担任第一书记。

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情况。坚持在生产一线、重大项目一线、矛盾焦点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科学设置党组织,加大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和农民工聚居地、易地扶贫搬迁、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殡葬改革等重点项目中建立党组织力度,扩大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基层组织架构,目前,在脱贫攻坚一线共成立临时党支部108个,真正将党建工作融入到脱贫攻坚全过程。龙陵县设立27个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临时党支部,推行临时党支部“亮党旗”“亮牌子”“亮职责”“亮承诺”的“四亮”工程;隆阳区辛街乡在异地扶贫开发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并形成的“五子登科”经验等强化了党的领导,有效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保障情况。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财政资金投入、部门挂点包村、整合项目资金、无偿划拨撤并校点、统筹规模布局等措施,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活动场所全覆盖,同时,2017年,全市全面推进135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预计到11月底,将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3724个,实现全市1051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部覆盖;建成乡村为民服务站(点)984个,基层综合服务平台994个,实现县、乡、村全面覆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提供了阵地。

典型引路 村级“脱壳”

我市围绕“四高四有四化四十分钟”的创建理念,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创建、高水平展示和规范化实施、品牌化建设、创新化实践、示范化带动,积极打造有亮点可说、有做法可学、有实效可看、有经验可推的1个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群、10条基层党建精品示范带和100个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点,并以建设一条“看十分钟”的观摩路线、规范一套“阅10分钟”的党建台帐、制作一张“观10分钟”的影像资料、形成一份“听10分钟”的经验汇报,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达到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应,促进“面”上工作,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目前,各领域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已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

全市以有效利用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为主要纽带,以农民合作社、农村大户、辖区内企业等经济实体为主要依托,以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为主要形式,探索出产业带动型、集镇拉动型、物业管理型、有偿服务型等10多种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截止2016年底,全市9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平均收益为10.9万元。2017年,我市制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通过实施“四个一批”,全面消除128个集体特弱村,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年收入在3万以上的村达到70%以上,百万元的村超过10个,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黄宝洲)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