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若干措施)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信州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若干措施)

信州区茅家岭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进农村活动,向村民送健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雪军通讯员李善明)“去年开始,镇里、村里就给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接上自来水,现在乡下做饭用煤气,洗澡用电热水器,一脚跨出门口就是宽阔平整的马路,在乡下生活跟城里基本一样,很多公用设施都建好添齐了,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了……”日前,家住上饶市信州区秦峰镇秦峰村赵家小组的刘华军感慨地说。这是该区持续下沉党员干部力量纾解农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策群力促乡村振兴、助推农村群众共同富裕的一个场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奋斗目标。近年来,信州区以立足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加速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实施“书记领航”“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访民情、解民困、万名干部进万家”等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农村、进村入户,围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社会民生等工作,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E呼即办”协同机制,收集整理问题整改清单,逐单销号进行处理,从源头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尽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群众少跑路,让党员干部多跑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该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全面提升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水平,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提档升级,48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农村进行挂职帮带锻炼,向16个重点帮扶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实施乡土人才“回引暖巢”工程,从返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大学生、海归、退役军人等群体进行发掘培养,打造“政治强、业务专、懂管理、有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农人”人才队伍;建立党员干部与在外人才长效联络机制,通过亲情、友情、乡情吸引乡贤带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回乡创业;持续开展“百人百企帮百村”活动,吸引省市级人才、知名企业进村投资。

同时,用好乡村人才优惠政策,在创业贷款、项目落地、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乡土人才安心扎根、留乡创业立业;开展党务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业务培训班11次,培养农、林、牧、渔等行业技术骨干2000余人次;构建“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共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格局,借助数字经济实用技术,通过“互联网 直播销售 休闲农业研学 生态文旅体验”等方式,推动文旅和农产融合发展;采取“党组织 合作社 农户”形式,做大做强蔬菜瓜果、鱼虾鳖蟹等产业,培优油茶、葡萄、马家柚、水蜜桃、枇杷、白玉豆、鸡、鸭、牛、羊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品牌,促进乡村产业赋能增值;探索开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信息一张网、治理一张图、协作一平台”农产品出村路径,鼓励乡村人士运用视频号、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众多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山里人卖干货”示范创业,拓展乡村产品销售渠道,快速实现产业兴旺、收入增加。

“乡下的生活已经很方便了。”刘华军介绍,“以前村里每年都要组织十多个劳动力清洗老井工作。但是使用井水青苔多、杂虫多、不太卫生。如今,镇里、村里把自来水送到家家户户,大伙儿心里甭提有多开心啦。”

“每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幸福生活,是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努力方向。”信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小章介绍,近年来,信州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优先让镇、街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品质、完善公共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村级面貌焕然一新,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徽派特色建筑、一个个小桥流水、楼榭亭台的宜居宜业美丽村庄,掩映在蜿蜒盘旋道路的青山绿水中。

截至目前,该区培育农村龙头企业19家、合作社29家、家庭农场2家;累计发放乡村振兴产业奖补855户106万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72笔1312万元;建设的10余个农业种养科技示范基地,年输出产值高达2000余万元,带动附近15个村、组增收。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