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璜泾镇永乐村抓牢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吹响和美乡村建设“集结号”
油滋烤肠、新鲜瓜果、碱水面包等各类美食目不暇接,移风易俗、健康义诊、老年认知症宣传等公益摊位热闹非凡,村BA、公益夜跑、各类文艺演出轮番登场……日前,太仓璜泾镇永乐村举行第二届邻里生活节,再次吹响和美生活“集结号”。
是邻里,也是家人。一个全民节日,创造一种和谐氛围。和善友爱、和睦相处已经成为永乐人的精神共识和行为准则。
从“美丽乡村”走向“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也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永乐村抓牢党建引领,在富民强村的同时,深化基层治理、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独特的和美乡村道路。
激活“红色引擎”,增强“向心力”
永乐村的村民们都知道村里有座“小白楼”,在这里可以体验咖啡制作、学习音乐舞蹈,美丽庭院分享会、邻里百家宴、社区文化节等各种活动也会定期开展,村里的大小事情也都可以在这里坐下来,聊一聊、议一议。
“小白楼”其实是永乐村的海棠邻里驿站,由村里通过租赁农村闲置用房改建而成,免费开放先锋会客厅、先锋书屋、蜜蜂课堂、直播间等功能室,为党员群众、快递小哥提供贴心服务。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永乐村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聚焦政治、组织、人才、先锋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整合组织资源、凝聚组织动能,不断深化“永攀高峰,乐展红途”党建品牌内涵。
将先锋阵地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永乐村线下改建海棠邻里驿站、暖蜂驿站,打造特色空间,设置红色书吧等功能区,配备骑士便利柜等暖心设施;线上开通红色直播间,通过“互联网 党建”宣传模式,开展红色教育、知识分享、法律宣传等活动。
有了阵地,暖心服务就有了载体、政情民情就有了桥梁。永乐村打造党员15分钟“红色港湾”,为党员群众、快递小哥提供暖心服务,方便党员每月集中学习的同时,搜集村情民意,拓宽沟通渠道。
将组织链条延伸到“神经末梢”。永乐村成立党员乡贤议事厅、老书记工作室,党员代表深入田间地头,畅通村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通道。同时,组建海棠先锋队伍,制定常规、代办、志愿3张服务清单,编织近邻红色网格,凝聚亲邻红色力量。
将“红色堡垒”建在重点工作一线。永乐村以“一支部一品牌”焕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乐意先锋行动支部”等五个行动支部分别与太仓市水务集团等1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支部结成党建联盟,分享资源、交流经验,在慈善公益、社会民生事业、矛盾调处等方面,激扬红色动能,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培育文明新风,提升“凝聚力”
倪善明是永乐村的戏曲带头人,平常他会在周末带领村里的戏曲爱好者学唱戏曲,并在日间照料中心定期演出。不久前,他主动应聘村里的文明实践“AB岗”,和村里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互相配合、补位,填补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日文明实践阵地的“空白”。
工作日时间,村里的工作人员忙碌在戏曲教室、青少年课堂等功能室里,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到了周末和晚上,倪善明和其他带头人就接下“接力棒”,参与永乐村校外辅导站的“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等活动,确保文明实践“不断档”。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凝心铸魂的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精神保障和动力支撑。永乐村积极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选树优秀的文明实践带头人,通过建设文明实践“小阵地”,激发乡风文明“大能量”。
通过挖掘、吸收有能力、有号召力的村民,永乐村形成了多支富有特色的文明实践团队。12名特色文明实践带头人带领村民们开展了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服务群众50000多人次。
抓住“带头人”这个“核心变量”,永乐村组建乐意先锋志愿者团队、企业家志愿联盟团队、老骥追梦志愿服务队、道德评议团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在特定节日、重要节点开展理论宣讲、关爱未成年人、净美家园等志愿活动,实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先锋模范带动,民风更淳朴。永乐村挖掘“苏州好人”姚品良、“十佳新人”徐玉立等模范的善行义举,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感召身边人。同时,打造“善行义举榜”,通过微信公众号、道德讲堂等形式宣传推广,激励更多村民见贤思齐。
积分管理撬动,家风更良好。永乐村构建文明家庭诚信积分制管理体系,上线小程序,建立一户一档的家庭文明档案,根据村规民约逐条细化积分体系,从八大方面设置不同分值,每年年底根据积分评比推优。
文艺演出推动,乡风更文明。永乐村制定《永乐村移风易俗公约》,创作《移风易俗七字歌》,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规定细则。同时,通过小品、七字歌等形式,传递爱党爱国、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等善德乡风。
共享发展成果,焕发“新活力”
走进永乐村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社工的带领下做起手指操、制作手工花,进行数字书写、巧算“24”点等趣味训练,一边享受活动乐趣,一边锻炼脑力。
去年,永乐村启动太仓首批老年认知症友好示范社区试点,为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提供多元化服务,携手上海智库养老学堂,分区域、分年龄段对老年人的认知状态进行筛查,将老年人健康档案纳入一户一档工作管理,精准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夕阳红”是永乐村的最美风景线。一直以来,村里采用互助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开展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状况评估,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于去年获评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这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发挥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永乐村培育特色农业,市场化运作百亩林果基地,依托线上线下各类推介活动,打响永乐特色“名、特、优、新”农产品牌。同时,推进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工作,原老窑厂顺利转型为中新智地(太仓)璜泾产业园,并投资450万元入股产业园项目,带动村民一起走上“共富路”。
在此基础上,永乐村不断改善村民人居环境,近两年翻修道路50000平方米、建设特色康居乡村4个、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大整村保洁力度,全年长效保洁投入180余万元,村子“颜值”不断提升。
有“颜值”,有“内涵”,更有“气质”。永乐村开启“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为领”的三治合一新模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村里也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普惠性地兜牢民生底线的同时,永乐村还精准“把脉”村民个性化需求,拉长服务短板。
针对困境儿童上学难问题,永乐村率先成立太仓首个村级助学金项目——“乐意”助学公益金,连续10年接力传递爱心,募集善款142万余元,资助困难学生92人次,资助困难家庭202户;针对外来人口多、年轻人多、缺乏运动场所的问题,永乐村对辖区公路桥下的闲置土地进行改造提升,打造笼式足球场、综合运动场……
“我们将继续做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建设的大文章,把永乐村打造成和美幸福的乡村样板,打好全面乡村振兴的‘攻坚战’。”永乐村党委书记朱雪琴说。
通讯员 李维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